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PPI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收窄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跌幅较上月略收窄0.4个百分点。
自2018年7月份以来,PPI同比涨幅呈现逐月收窄下行态势。今年1月份0.1%的同比涨幅创下了近29个月以来的新低,比2018年全年同比涨幅收窄3.4个百分点,比2017年全年涨幅收窄6.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受上游大宗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PPI处于下行通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内外需求走弱压力较大,流通领域中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工业生产出现明显放缓。今年1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跌0.1%,近29个月以来首次跌到负值。未来几个月,受工业需求减弱、生产放缓等因素持续影响,PPI同比由涨转跌并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下跌状态,是大概率事件。
从理论上说,PPI同比跌入负值,意味着工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受价格回落因素影响而收窄,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出现亏损。这将影响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也容易给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不过,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不必对PPI同比跌入负值过于焦虑。
一方面,当前PPI的阶段性变化,并非由于货币供应或流动性不足所致,而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引发的,这种阶段性变化带来的影响总体上集中在工业领域。从近几年情况看,即便经历了连续50多个月的PPI同比负增长,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从未改变。
另一方面,PPI虽然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但现阶段其变化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并不能作为判断工业运行状况的唯一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情况下,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涨反跌,导致PPI同比由涨转跌,这可能会使部分上游行业企业的盈利压力加大,甚至会动摇个别企业对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 据《经济日报》
新闻推荐
安庆、六安、阜阳等地增开短途列车 合肥站、合肥南站设置快速进站绿色通道
星报讯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月21日(正月十七)是春运第32天,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3万人次,区域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