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该怎么过?南京一位60岁的市民用自己的行动给出答案:去献血、去做公益。他说,希望能以身作则,鼓励身边人共同抵制旧习,多一点公益之心,少一点大操大办。他叫杨小飞,1958年1月生,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金陵印社会员以及“献血达人”。2018年1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
杨小飞是个“公益达人”。
1993年,杨小飞在一次出差途中走上了献血车,从此和无偿献血结下不解之缘,2013年从献全血转为献成分血后,他每年献血都有20多次。1993年至2018年期间,杨小飞累计献血13万毫升。
杨小飞的家庭成员开始对献血有一定的偏见。那时,杨小飞献血是“地下活动”,需要找借口、找理由出门。后来,有媒体报道了杨小飞的先进事迹,家人及身边朋友才知道他一直都在无偿献血。
于是,杨小飞的献血从“地下”走到了“地上”。“家人知道的时候我献血已经好几年了,他们看我的身体没什么异样,一直都很健康,观念自然也就转变了,开始支持我。”杨小飞说。
每年的元旦、1月18日生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杨小飞都会用献血来完成自己对节日的“庆祝”。每年元旦,他都是凌晨5点多就从溧水的家中出发,辗转3个多小时到达位于紫竹林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献成分血。这是杨小飞坚持多年的特殊“开年仪式”,如今也成为杨小飞周围不少献血志愿者的“传统”。
2018年,杨小飞已年满60周岁,按照规定无法继续献血,但他热心献血、热心公益的心却丝毫没有减弱。无偿献血车上,时常能够看到志愿者杨小飞的身影。他现身说法,向公众介绍无偿献血的意义。杨小飞的手机里,还有12个无偿献血志愿者群,他每天在群里、在朋友圈里分享无偿献血经验,宣传公益行动。
杨小飞的行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他说:“有些原本不认识我的人,在看到我无偿献血的报道后,主动加入了我的志愿团队,和我一起行动;还有一些原本就认识我的朋友,看到我的献血行为后主动向我学习,现在有50多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他们中也有人像我一样,用献血来纪念生日、欢度节日。”
现在,除了宣传无偿献血的公益行动,杨小飞还是一名“志友”,他常以自己的行动鼓励身边人摒弃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陋习,宣传处理“身后事”的新理念、新风气。“相对于社会上有些过生日、节日大操大办的现象,我们觉得,以植树、献血或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代替更有意义。”杨小飞说。
新闻推荐
“配件几十元、维修费几百元”,居家维修人工费用上涨明显 修还是不修,真纠结
换个锁要600元,修个热水器先交50元上门费,固定搁板8个膨胀螺丝几十元、工费则收100元……不少人发现,近两年城市中上门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