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来源:咸阳日报 2019-03-25 08:30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 杜康)上海市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营。平台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的实时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三项功能。平台运营后,垃圾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源头不分类、混装混运是垃圾分类推进的难点,对分类结果缺乏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是重要原因。上海提出了“不分类、不清运”的原则,但落实依然较难。没有“分类不好”的证据,清运员怕被投诉,不得不运。此外,居民还担心自己前面分了类,又被“混装混运”。

平台上线运营后,这些难点有望解决。首先,垃圾品质能够在线识别。“我们会在清运车尾板、垃圾中转中心安装摄像头。”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张志刚说。上海城投环境为该系统建设方。“小区的垃圾倒进清运车,清运车再把垃圾倒进中转中心的集装箱。倾倒过程会被记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筛选9张能反映垃圾质量的图片,记录评定结果。”

张志刚介绍,目前识别的准确率在60%左右,“垃圾的识别难度比人脸识别要大,湿垃圾中混杂的塑料瓶、编织袋等标志物并不清晰。准确率要通过模型不断训练才能进一步提升。”

如果垃圾品质出现问题,可通过平台方便溯源。目前上海的清运车上装有芯片,可被读取车牌号、所属区县等,车上也安装了GPS和称重系统。“哪辆车,什么时候,进了哪个小区,收运了多少垃圾都可以知道。”张志刚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如果垃圾分类质量有问题,就可以追踪到驾驶员和相关小区。通过记录,判定责任方,杜绝“混装混运”,也推进“不分类不收运”原则落地。

“目前技术路径已经打通。”张志刚介绍,“品质识别功能可能会先在湿垃圾方面推开。湿垃圾处理装置对垃圾纯度要求高,如果混进瓶子等杂物,特别容易损坏。”(B)⑧

新闻推荐

姚晨 明玉,我对你一点也不失望!

《都挺好》火了,从朋友圈、微博居高不下的热度和周围人谈论的话题中可见一斑。距姚晨出演的上一部电视剧《离婚律师》已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上海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不分类将“难逃法眼”)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