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民校”招生也当以教育本质为重 自由谈

来源:济宁晚报 2019-04-10 10:0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学校及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画出“红线”,明确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时以问卷等名目“考家长”。

商业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办学的商业化,教育的商业化,尤其是当很多家长对公办学区房望洋兴叹时,以不分学区且灵活创新、与国际接轨为特色的民办学校或称私立学校自然成了他们追随的目标。但民办学校也不是没有招生门槛,除了幼升小,小升初,在大城市的知名私立幼儿园,就是幼儿入托,也得经过一番“考试”。

因为民办学校的招生名额也是有限的,只要报名人数多过招生人数,就一定会存在选择录取,关键是这个选择以什么标准,是针对孩子还是针对家长,这些标准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教学的完善。

其实,对于刚入园和幼升小的低龄儿童,除了极少数经过专业训练的天才和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外,很难看出其他人之间的差别,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可塑性极强,只考孩子似乎不能说明什么,所以,很多学校就将考家长作为选择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家长的选择,就慢慢演变成了对家长职业、职务、收入、学历的选择。最直接的例子,是广东一家私立学校曾明确表示只招收家长是本科生以上学历的孩子,尽管解释称高学历父母的教育理念会与学校达成一致,但明显的逻辑漏洞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不会以学历的差别为分野。

以世俗眼光将家长分成三六九等,并由此作为是否录取孩子的标准,不仅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有损教育公平,也将加剧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

两千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同时也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件事是不应该掺杂功利性的,大概就是教育。无论出身、家境和自身资质,人人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在现代社会,教育平等并不是指绝对的平等,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不加条件地接受小学至大学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要经过考试、选拔,最终只有一部分人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无论如何,起码每个人接受选拔的机会是平等的,而无需受家境、出身的限制,这其实也是一种“有教无类”。

对于很多没有参透教育本质的人来说,商业化办学容易让他们分不清教育和商业的边界,容易将目光越过教育的底线,转而完全受制于经济利益。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对优质生源的兴趣都是一样的,但这需要在遵循教育公平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选拔,而不是随意设立各种“奇葩条件”,无视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一所学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有人认为,“既然是私立学校,那么怎么招生是人家的自由。”而事实上,任何人的自由度都不应该超过自身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以“教育”为旗号的办学机构,一所面向社会招生,与社会时刻保持密切联系的学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教育本质和给社会风气造成的影响,不能抛开教育责任空谈自由。

当然,之所以会有择校热和民校热,终归是因为学校之间尤其是公办学校之间差距过大,倘若孩子被划进质量一般或较差的公办学校,那么很多家庭宁肯挤破脑袋、花高价进民办学校,这是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社会焦虑。

以世俗眼光将家长分成三六九等,并由此作为是否录取孩子的标准,不仅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有损教育公平,也将加剧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

新闻推荐

河北:以“零容忍”态度向有偿补课“亮剑”

新华社石家庄4月5日电(记者王昆秦婧)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了解到,河北省将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工作,以“零容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民校”招生也当以教育本质为重 自由谈)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