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烈士因为牺牲时还比较年轻,没有留下后代,父母又都不健在了,渐渐无人前来祭扫。每年清明、冬至,梅立新就自己掏钱买上菊花,表达缅怀纪念之情。
青松翠柏伴忠骨,无尽哀思悼英魂。又到一年清明时节,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梅立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1987年,20岁的梅立新来到南昌烈士陵园工作,成为英烈堂的管理员,一待就是32年。这里,也曾是他父亲守护了近半个世纪的地方。
76名烈士的骨灰盒和216名烈士的墓地安葬在陵园内。梅立新每天都要擦拭一遍骨灰盒,再将墓区的落叶杂草清理干净。每一位烈士的姓名、个人信息、安葬地点、骨灰编号都印在梅立新的脑海里。
梅立新的父亲是1958年来到英烈堂工作,2000年退休。小的时候,梅立新经常跟随父亲来到陵园,听父亲讲烈士的英勇事迹,内心十分敬仰。梅立新说,从事这份工作他感到很自豪,希望能将烈士的故事和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如今,90岁的父亲卧病在床,还常惦念着陵园,嘱咐梅立新一定把工作做好。
在烈士陵园工作期间,梅立新发现,因为年代久远,大多数烈士牺牲时的资料比较简单,只有寥寥几笔,有的甚至连出生日期都不齐全。为了丰富烈士事迹,梅立新花了两年时间,通过走访烈士生前单位,询问家属,自制并发放烈士事迹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烈士的有关信息,完成了近400份烈士事迹资料,给烈士建立档案。很多烈士骨灰盒里存放的,都是梅立新手写的事迹材料。
.三十余年的守护,梅立新和烈士家属都渐渐熟识了。了解到不少家属是外省的,来一趟不容易,梅立新就把自己的电话贴在门上,家属一个电话,他就随叫随到。
从清明节前的一个星期开始,祭扫的家属就渐渐多了起来,梅立新中午也不敢走开。同事给他送来午饭,他就简单地吃一点。
存放骨灰的英烈堂,梅立新每天都要上上下下走几遍,逐一打扫擦拭。家属在祭扫完离开时,都会对梅立新表示感谢。
陵园内松柏青翠,庄严肃穆,从1958年到现在,梅立新和父亲接力守护了60余年。虽然在一般人看来,陵园内单调又寂寞,但是梅立新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梅立新觉得,这份工作意义重大,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烈士故事,传承烈士精神。
江西南昌: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许贵元何为“小磨干部”?就是泛指那些工作不主动、干事不积极,推推动动、不推不动、守摊混天、无所事事、平平庸庸、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