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人不得不为学业、工作、生活而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虽然我们深知父母生养抚育子女的不易,也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惧,却总用工作忙、没时间来为自己找借口。其实,说白了,一个人要不要回来看望老人,与能不能停车没有太大的关系。
据杭州网报道,一位网友发帖称:“杭州翠苑一区的孝心车位堪称有毒。社区里莫名其妙地划了几块地方变成孝心车位,然后又在车位上放牌子,本来小区车位就紧张,被他们这么弄就更加紧张了!社区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旋即引来了网友关于该如何挽回孝心的讨论,也将这个曾引发过热议的“孝心车位”再度推到公众眼前。
“常回家看看”虽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却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然而,每逢周末,各大小区车满为患,许多车主轻易不敢动车出门,出了门更怕为停车“头痛”,停车难也就成了许多城市里的“通病”。从这个意义上说,杭州翠苑一区为业主预留“孝心车位”,解决了市民回家看望父母的后顾之忧,可以说是一种引导尊老敬老爱老的正向激励。
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为“孝心车位”的出现鼓掌点赞,有人却对此声称“有毒”。小区车位本是公共资源,车位紧张也是众所周知的难题,非要从为数不多的车位中划出18席做“孝心车位”,初衷虽好,却也着实侵扰了其他业主的正当权利,混淆了公利与私利之间的边界,有张冠李戴之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人不得不为学业、工作、生活而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虽然我们深知父母生养抚育的不易,也常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恐惧,却总用工作忙、没时间来为自己找借口。其实,说白了,一个人要不要回来看望老人,与能不能停车没有太大的关系。如果真的想回家看看,什么都无法阻止其探望父母的脚步,骑车、坐公交车,甚至步行,都是可选择、可替代的方式。
与此同时,“孝心车位”的出现也给社会公共治理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新启迪。当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赡养老人既是家庭的事,亦是全社会的事。“孝心车位”正是社会参与养老的一股积极力量,是在积累与汇聚“孝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够加入进来,出台更多符合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养老孝老好政策,激励更多人“常回家看看”。
新闻推荐
继上海自贸区确定再度扩区后,长三角地区将迎来自贸区再度“膨胀”。4月10日,在由中宣部组织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