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曾金秋
最高检透露,2018年共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6959人,2016年以来全国已有186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经检察机关帮教后考上大学。
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2019年4月11日,最高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通报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对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根据最高检数据,2018年,全国共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6959人,比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开始适用的2013年上升了一倍。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格、情况、犯罪性质和情节、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的悔过表现等,对较轻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设定一定的条件,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犯罪嫌疑人履行了相关的义务,检察机关就应做出不起诉的决定。
一些地方还由社工参与,开展保护处分、临界预防工作。史卫忠表示,北京等地方借助专业社工机构,对罪错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实现了全覆盖,司法社工的介入,推动帮教考察工作更加到位有效,为更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创造了条件。
2016年以来,全国共有186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经检察机关帮教后考上大学。上海市2010年以来对500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观护帮教,其中99.4%的未成年人没有重新犯罪。
此前在今年2月份,最高检发布《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指出,检察机关将深化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探索建立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家庭教育、分级处遇和保护处分制度,同时开展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有效衔接。
新闻推荐
●4月9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士兵准备开赴前线对抗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新华社/法新与国际媒体头版“阔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