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毛泽东研究《资治通鉴》持续一生

来源:老年生活报 2019-05-17 11:13   https://www.yybnet.net/

北宋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世经典。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研究持续了一生,他从这部史学巨著中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战争、吏治,体会历史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对其学术特点亦有独到见解。同时,毛泽东重视《资治通鉴》的影响与启发,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唯物史观。

1912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学。教育家符定一注意到了毛泽东,让他学习清代史学著作《通鉴辑览》,这让毛泽东开始更系统地学习中国正史,也为他之后研读《资治通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4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毛泽东开始研读《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这使他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智慧。多年以后,投身革命的毛泽东对历史研究的兴趣不减,无论行军、吃饭,还是扎营的时候,即使生病卧床,他也手不释卷。同时,毛泽东为提高军队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文化水平,还号召全党对历史进行学习。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要求,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明确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我们是历史主义者,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这一切,都源于毛泽东自青年时代对历史研究的重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不无钦佩地评价毛泽东:他“不仅是一位完全献身的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而且也是一位对中国人民的历史造诣很深的富有想象力的诗人”。

对于历史研究,毛泽东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读历史典籍的规模之巨难以统计,但他最为钟情的还是《资治通鉴》。在他晚年,床头的一部《资治通鉴》被他翻阅得 “支离破碎”,只得用透明胶“缝缝补补”。这部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毛泽东反复研究、批注、阅读了17遍之多。

毛泽东反复研究学习《资治通鉴》,从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更从中获取历史的经验。北宋时期,中国已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变迁,司马光“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以近20年的努力编纂了《资治通鉴》。他的封建专制视角中,也带有民本史观的先进性。赤子之心,可昭日月。因此,毛泽东对《资治通鉴》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

1954年,毛泽东与吴晗谈话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皆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

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举《资治通鉴》中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段话来论述治吏的重要性,他说:这段话“清朝的雍正皇帝看了很赞赏,并据此得出了结论——治国就是治吏。如果臣下个个寡廉鲜耻,贪得无厌,那非天下大乱不可”。

《资治通鉴》中的辩证法内涵,也是毛泽东重点研究的内容。他曾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 陈思

新闻推荐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出台实施 重大项目不得随意变更或停止

据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王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出台实施,可以起到以制度促规范、以参与促公开、以流程促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毛泽东研究《资治通鉴》持续一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