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认清自己。
本期专家: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护师冯伟
生活中遇到事情想不开,就容易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无法解释矛盾的心情,对人生充满疑惑。这种迷茫可以用心理学中的“乔韩窗口”理论来解释。
此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就是透明真实的“身份”,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例如“我是医生”“我是女人”等;“盲目的自我”,即别人看得很清楚,自己却不了解,如做事马虎,自己不觉得,别人很清楚;“秘密的自我”,是自己了解但别人不了解的部分,属于个人隐私,如内疚的经历、难过的往事等,往往承载着很多消极情绪,如忧郁、痛苦和绝望;“未知的自我”,是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的潜在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契机激发出来。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正经历不同的事件时,这四个“自我”的大小与比例是不同的。遇到瓶颈、困境时,我们的“未知自我”会变大,让人产生“不了解自己”、迷茫的感觉。想要消除迷茫,就要不断“刷新”自我,探索未知区、扩大公开区、减小盲目区、收缩隐秘区,对自己形成一个全新认识,不断促进自我认知的良性变化,建立起健康的自我概念。要全面清晰地认识自我,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比较法。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我。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认识自我,他们是友好、喜欢还是排斥、讨厌?当然,不是说要全盘接受他人的看法,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另一方面也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做到既认真重视,又不盲目轻信。
经验法。从我与事情的关系中认识自我。我们要从自己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所犯过的错误中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
反省法。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破除迷茫,你需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多加分析、总结,在内心里形成一个对自己的总体印象,知道自己的喜好、能力、期待等,不要迷迷糊糊地过完一生。
据《生命时报》
新闻推荐
高考结束最想做什么?考生晒出“超长暑假”计划高考结束后,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