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自贸试验区建设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运行五年多来,硕果累累。当前,面对国外保护主义压力、国内高质量发展需要,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新一轮自贸试验区扩容布局也在加速。
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如何进一步对标高标准、迈向高水平?21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发表了看法。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我国又分别在2015年、2017年、2018年增设三批自贸试验区,形成了由南到北、由东至西的“1+3+7+1”的开放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说,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锐意进取,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共形成17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推动全国形成综合性改革的良好态势。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不断降低外商投资准入门槛,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措施从2013年的190多条缩减到2018年的45条,并将进一步缩减。截至2018年底,自贸试验区以全国万分之二的面积创造了约12%的外商投资和进出口额。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0余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4万家,有效促进了高端产业集聚与发展,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标杆作用。
向外看,新一轮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加速重构,保护主义频频抬头,向内看,改革进入深水区,开放面临新形势……当前,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肩负着更大责任和使命。
房爱卿认为,考虑到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开放与发展带来的负面冲击和影响,当前通过自贸试验区进行改革试验和开放压力测试的要求更加迫切。
“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也是顺应中国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的需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说,比如高质量发展下,探索如何推动创新的体制机制。
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引领开放新模式探索。中国营商环境变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根据世行去年发布的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一次性提升了32位。投资者也纷纷“用脚投票”作出选择:在全球跨境投资连续几年大幅下滑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总量却逆势上涨,继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继续在吸引外资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介绍,今年一季度,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7.3万家,同比增长47%,利用外资248.6亿元,同比增长11%。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房爱卿认为,未来自贸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聚焦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开放压力测试,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冯国栋(据新华社武汉6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每一年的高考填报志愿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它承载着那个夏天学子们最难忘的记忆,有欢喜、有悲伤、也有紧张。近日,本报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