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 江丹
如果说中国的风味人间在导演陈晓卿的镜头里,那么日本的风味人间就在学者青木直己的文字里。从《3000岁的和果子》到《一个单身赴任下级武士的江户日记》,青木直己将那些藏在美食里的日本历史一一呈现。近些年来,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往日益增多,而美食或许是我们了解日本的精准切口之一。
凝聚在和果子里的日本文化
“夸张一点说,日本文化就凝聚在这小小的和果子里。”青木直己在《3000岁的和果子》中写道。这位日本学者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从事和果子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创建了一份名为《和果子》的杂志。
在青木直己看来,出现在日本人日常生活里的和果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从历史而来,其中蕴含着悠久的传统风俗,很多时候,它是重要仪式的一部分。“家庭中日常吃的茶点、职场中的茶歇,或者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所经历的诸如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重要仪式上,常常会出现和果子的身影,……在例行的年中节日活动中,和果子都被赋予重要的功能。”青木直己介绍。
青木直己认为,作为点心的和果子,与中国有一定的关系。早先时期,一批日本僧侣来到中国学习,他们带回了这里的教义,也带回了这里的文化。“说到禅僧带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应该就是饮茶(抹茶)的习惯和点心了。”青木直己写道。
其中作为和果子的代表种类之一羊羹,便可溯源至中国《史记》和《战国策》中记载的“羹”。青木直己推测,后来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侣耳闻目睹用羊肉或鱼制作的羹,然后将羹的做法带回日本,用红豆、大豆或大米、小麦等代替了鱼羊肉,最终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点心羊羹。
日本美学也在和果子这种传统点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些高级的和果子会有“果铭”,即名字,不是随便取的,而是“要融入《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等古典文学要素或日本的历史风土、四季流转等自然的要素”。
“比如,在道明寺生面饼里放入柿子干(现在是红色的炼羊羹)制成的果子‘薄冰’,即表现了初冬的某个早晨,红叶冰冻在水池里的情景。”青木直己介绍。在日本,一枚高级的和果子不仅要味道美,名字好听,样子好看,还要保留小豆等原始食材的微微香气,当牙齿或者舌头触碰到时,要有一种绝妙的“触觉”。
红薯与栗子的味道竞争
六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和果子日”,起源大概是幕府时代的“嘉定仪式”,那一天,武士们向将军拜领和果子。
1860年的“嘉定仪式”,被一位叫酒井伴四郎的28岁下级武士写在了日记里,“朝叔父出,拜领嘉定御祝之御品,拜领熨斗归”。酒井伴四郎没有资格去参加“嘉定仪式”,但是他的叔父可以。这里的“熨斗”也是和果子的一种,“用鲍鱼等作材料压制成扁平的长条形状的果子”。
酒井伴四郎原是日本纪州和歌山武士,单身前往江湖任职。他的日记里,不是只有和果子,还有他在江户的其他饮食。青木直己在研究了酒井伴四郎的日记之后,著书《一个单身赴任下级武士的江户日记》,借着酒井伴四郎的眼睛和笔触,将幕府时代末期的日本风味故事一一道来。
这一年里,酒井伴四郎在外面吃了9次泥鳅锅,可见他的喜爱之情。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酒井伴四郎参加了一次宴请,吃的还是泥鳅锅,“以干鯵、乌鱼、石鲈、芋薇之甘煮为肴,又食泥鳅锅”。
青木直己介绍,泥鳅锅是日本江户一带的“夏日季语”,也就是夏天里的代表性食物。那时候,水渠、池沼或是河流的附近水面泥鳅成群,非常易得。最 开始,人们只是将整条泥鳅放到锅里,加以调料炖煮,再后来人们将泥鳅的头、骨、内脏剔除后剖开,放入牛蒡片,再放到锅里煮,最后还会点缀上鸡蛋。
在九月八日这天的日记里,酒井伴四郎主要记录的事件是吃红薯,“黄昏之时民助来,请其食芋,后八时寥寥饥甚,食所余之蒸芋”。芋即红薯,先是前一天傍晚朋友来,酒井伴四郎请他吃红薯;到了第二天早上,饿得不行,就把之前剩的红薯吃掉了。
青木直己在书里写道,酒井伴四郎生活的那个时代,多是蒸红薯,但在今天的日本,大家更喜欢烤红薯。而且红薯在日本有些别名,在江户叫“八里半”,在京都叫“十三里”,至于到底是几里,参照物是栗子。栗子的日语发音与“九里”相似,江户人觉得红薯味道比之稍逊,而京都人觉得红薯味道远胜栗子。
去横滨观赏异国情调
从《一个单身赴任下级武士的江户日记》里,不仅可以知悉幕府时代日本的饮食习惯,还会了解那时的很多风土人情,比如一些澡堂里的欢乐。
酒井伴四郎在十一月十四日这天的日记里,写了他在澡堂里与人下象棋的事情,“……遂邀房助行住汤屋,御屋内之人亦有众多于此,与定府弈将棋负……”酒井伴四郎这天邀请房助一起去澡堂,结果碰到了认识的同事定府,于是和他下象棋,还输了。
估计有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澡堂下象棋。青木直己解释,“当时的男澡堂上面往往还有二楼,在那里备有围棋和象棋,还有果子等,店家也会提供茶水。”很多武士都喜欢去澡堂里泡澡、聊天、下象棋,那是他们的一个简单娱乐场所。
有一次,澡堂里摆放了“精工果子”做装饰,这是一种工艺果子,比如将果子雕成满开的樱花,或者仙鹤甚至花车的形状,引得澡堂的人都前来观看,当然也包括酒井伴四郎。夹在拥挤推搡的人群里,酒井伴四郎丢了袜子。
酒井伴四郎还在日记里记录了他去横滨旅游观光并看洋人的经历。1858年,按照《五国条约》的规定,日本开放江户、大阪等为商埠,“有很多外国商人和日本商人聚集到临近江户的横滨,使得横滨成为全日本最具异国风情的地方”。
10月27日这天,酒井伴四郎和伙伴们前往横滨。“伴四郎对横滨的第一印象,首先是有很多狗,然后是没近距离见到洋人女子,只远远地透过二楼的窗户看见了几位外国女性。”青木直己介绍。那时候的横滨港口便有中国人往来,在酒井伴四郎眼里,中国人“很有男子气概,十分高雅”,让他“觉得有亲近感”。
那一天,酒井伴四郎还去了异国情调装修的岩龟楼吃饭。他很喜欢店里的一个小酒盅,想要带走,但又怕周围的的人都跟着要,从而给店家添麻烦。
“回去之前伴四郎本想悄悄地问店家要,结果却被叔父抢了先,伴四郎在日记中直感叹‘可惜可惜’。”青木直己写道。
和果子的历史,酒井伴四郎的日记,在青木直己那里,成为了日本的风味人间。
新闻推荐
一条无名溪的红色奔流 走访福建省长汀县四都镇红色旧址 □新华社记者 梅常伟 李 松 刘 斐 吴剑锋
世代居住在姜畲坑的人们,没有想过给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取名,他们甚至没有料到,有朝一日会有人问起它的名字。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