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勇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6月21日下午,江苏沭阳如东中学有多名初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志愿填报网络系统的登录密码错误,无法正常选择心仪的高中,只能被“指导性要求”填报本校。
近年来,篡改他人中考、高考志愿以及登录密码案件时有发生。虽然在舆论压力下,通过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大多得到圆满解决。但在客观上都侵犯了考生的合法权益,给考生带来了很大麻烦。一旦得不到很好的善后,更是可能会影响考生的一生。
沭阳如东中学到底有没有篡改本校学生中考志愿填报网络的登录密码,需要由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才能确认和下结论。但毫无疑问,若确有此事,不管是篡改学生中考志愿填报网络的登录密码,还是“指导性要求”学生只能填报本校,都剥夺了考生自由填报志愿和选择高中的权利,教育部门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和严惩。
现在,各地中考已经结束,高考分数陆续公布,必须严格防范篡改中考、高考志愿以及登录密码,保障考生合法权益,这既需要法律手段,也需要技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
从法律层面讲,按照现行法律规定,这一行为涉嫌触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过,按照已有的判例来看,大多只是判几个月的有期徒刑,需要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从技术层面说,验证机制不怕麻烦,就怕不麻烦让有心人有可乘之机。起码要增加手机验证码验证机制,必要时增加人脸识别验证机制,这在目前已经是广大互联网平台的通用手段。
目前中考、高考志愿填报在即,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防范篡改考生志愿这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既要尽快完善志愿填报系统,从技术上斩断篡改他人志愿行为,也要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警告少数别有用心之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太原6月23日电(记者许雄)记者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获悉,今年这个省将再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2623公里,为脱贫攻坚提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