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码代卡
广州:
居民就医“一码通用”
“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忘带诊疗卡了!”6月14日,广东省全国电子健康码广州市首发活动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用不了一分钟,广州市民陈女士就在手机上申领了自己的电子健康码。
目前,广州已有16家医院启用电子健康码。据悉,2019年12月底前,该省三级公立医院、50%以上的二级公立医院将全面使用广东电子健康码。2020年6月底前,电子健康码将在广州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全面应用。
电子健康码是国家卫健委基于居民身份证开发的居民就医看病的“通行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唐小平介绍,只要将二维码存储于手机或贴在病历本上,手持这个专属二维码,通过扫描可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跨机构、跨区域、跨系统使用,实现“一码通用”。
具体来说,凭着电子健康码,可享受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检验检查、取药、健康档案查询、报告查询等医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妇幼保健、计划免疫预约、义务献血、慢病管理等公卫服务;将来会逐步享受基层首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健康检测、健康教育、在线咨询等更多便民事项。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斌介绍,目前,广州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联通全市11个区、25家省部属医院、全部市属医院、公卫机构及36家区属医院,1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273家机构,计划2020年底完成全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接入。(摘自《南方日报》)
智慧就医
杭州:推出“全流程刷脸就医”服务
近日,家住杭州余杭的王先生想起家里的高血压药快吃完了,正巧路过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想配药却没有带医保卡。令他惊喜的是,对着摄像头刷一刷脸,就顺利完成了挂号、付费、取药等全流程脱卡就医。
这是杭州余杭一院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全流程刷脸就医”服务,让老百姓在就医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刷脸就医”,是浙江省卫健委交给余杭“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攻坚任务。2018年10月15日,余杭区卫健局以余杭一院作为试点,实现患者信息建档、分诊挂号、科室诊疗、医技检查、医保支付等多个环节的“全流程刷脸就医”服务。
截至目前,在余杭一院累计有近2万人次体验,平均每天有五六十人次使用,最多的时候单日体验人数180多人,已成为常态化的就医补充手段,方便了忘记带卡或临时就诊的居民就医,尤其对上了年纪、不会操作手机付费和自助挂号的老人来说,是特别暖心的措施。
据悉,医保病人刷脸就医已面向杭州全市市级医保参保人群(开通电子社保卡),自费病人只要实名制开通支付宝,即可实现刷脸就医。
余杭一院院长袁红说,随着医疗服务不断改进,以后老百姓就医可仅凭一部手机、一张脸走完整个就诊流程;还能像打车一样,实现先就医、后付费。(摘自《都市快报》)
规范秩序
北京:
推广“一医一患”就诊
6月15日北京启动新一轮医改,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同时,各医院的就医服务也将同步改善。今年,更多医院将推“一对一服务”,这意味着往常一个诊室中挤着数十位患者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备受关注的儿科就医问题会有新突破,儿科紧密型医联体今年“扩容”,更多医院将迎来儿童医院、首儿所的儿科专家,满足附近患儿的就医需求。
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在本轮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推行的同时,北京市将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按照北京市卫健委印发的2019年行动计划和40项任务清单,各医院将结合各自的现状,拟定改善计划。
北京市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今年可以期待的一大亮点,是“一医一患”模式将持续推广。由于就诊量大等原因,不少医院还存在大量患者挤在一位医生诊桌前的问题,不利于患者隐私保护和诊疗效率。根据计划,今年,医院要加强患者隐私保护,优化疏导管理措施,尽力避免多名患者同时在同一诊室内候诊。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部分医院开始落实该模式。
在优化门诊就诊环境方面,今年还要求各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出诊单元、出诊医生层级,发挥知名专家作用,优化挂号资源配置。五环内的三级医院要合理调整每日上下午出诊单元的比例,酌情增加下午出诊医生数量,避免患者就诊时段过于集中于交通高峰期,调整范围应覆盖全院绝大多数专业。原则上三级综合医院全部开展知名专家团队服务,北京知名专家团队数量达到200个左右。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设药学服务门诊或用药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摘自《新京报》《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登记注册工作会在蓉召开近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登记注册工作会在蓉召开,全面总结登记注册工作取得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