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蕴
端午节前后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天气炎热,雨水充沛,辽阔的大地上会滋生出一种人间美味。它长在甘蔗地里,在路边,在坟头,它就是鸡肉菌。
顾名思义,鸡肉菌的颜色与鸡肉相似,吃起来有鸡肉的鲜甜。它的菌杆洁白细长,伞盖顶上是个尖尖角,看起来像一把小伞。伞盖未开或者半开的菌子味道浓郁口感好,而伞盖裂开了,就意味着过度成熟,味道也变淡了。
吃过鸡肉菌的人,都会被它的味道所倾倒折服。到它生长的季节,每天天刚蒙蒙亮,整个村子基本是空的。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是能走会看的,都出去找菌子了。村民们奔走在地里山下,拎着篮子带着撬棍,眼睛像X光射线那样穿透晨雾与泥层。鸡肉菌是丛生的,一丛为十来朵甚至更多,有时候是一齐冒出来,有时候只是单朵儿出来探路,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把四周的土刨干净才算完。找菌子眼力很重要,也讲究经验。杂草丛生的地方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惊喜;微微隆起的地块,下面会有宝藏;还有更厉害的,一脚踩在地上,感觉受力跟上一步有所不同,径直挖开,菌子在地下安静地生长。
要吃鸡肉菌,首先用小刀或者竹片刮掉菌杆上的泥土,然后放到水里,拿水瓜络或者南瓜叶仔细擦洗干净,洗净之后用手撕成条,以便入味。鸡肉菌味道鲜美,通常素炒或者煮汤便可,不需要多余添加肉类。还有一个经典的吃法是与
南瓜苗和花煮汤,绿色白色黄色混在一起,南瓜苗清甜,鸡肉菌味道香醇,简直是完美搭配,让许多人念念不忘。所以每到吃鸡肉菌的季节,常见离开乡村的朋友们吆喝道:“我有南瓜苗,谁有鸡肉菌?”
鸡肉菌因为味美,又是纯野生,经济价值比较高。商贩到乡间收购,一斤菌子的价格比猪肉还高,收购的菌子通常被运到广东的饭店。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捡菌子卖能补贴一点家庭收入。
鸡肉菌生长的条件比较苛刻,它与白蚁共生,相互提供营养。在农业科技发达的今天,许多野生菌都实现了人工栽培,而它却不能。我曾有过幼稚的想法,等挣够钱了要请最顶尖的农业专家,来攻克鸡肉菌不能实现人工培育的难题,让这种人间美味实现量产,四季都能走上百姓餐桌。
云贵川地区也产鸡肉菌,他们叫它鸡公式,到了雨季产量很高,新鲜的吃不完,他们会炸鸡公式油。先在锅里放油,待油烧到七成热,把洗净晾干的鸡公式放到锅里,再配以辣椒花椒姜蒜炸干,等冷却了装瓶,这样可以保存很久。鸡公式油里带着各种食材的焦香,适合用来凉拌。前阵子去一个友人家里吃饭,他是云南人,家里备有网购来的鸡公式油,我特意挑了一筷子尝。鸡公式被炸得干枯,嚼在嘴里不知其味,味道比新鲜鸡公式差得很远,完全没有别人描述的那么惊艳。饶是如此,却也可以让远离家乡的游子一解思乡之愁。
又到一年六月天,好想放下手头所有的事情,回乡下捡菌子,剥瓜苗,吃一顿念念不忘的鸡肉菌瓜苗汤。
新闻推荐
●陈康容(资料照片)新华社福州电(记者陈弘毅)在闽西龙岩永定区的红土地上,一个英烈的姓名至今仍被传颂,她就是牺牲时年仅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