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训练、跳绳、器械训练,还有戒毒学员跟着音乐旋律由静而动施展太极……运动戒毒是怎么回事?
2019年6月26日是第32个国际禁毒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司法局了解到,上海作为全国首批试点“运动戒毒”方法的省市之一,正在创新采用多种设备和方式,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戒断“毒瘾”素来被称为世界性难题,而运动戒毒这个新生方法正在科学地发挥作用。
6月26日下午,记者在上海市青东戒毒所看到,其康复训练中心设置了九个区域,包括测试评估区、耐力训练区、力量训练区、柔韧训练区、速度训练区、灵敏训练区、平衡训练区、协调训练区、戒护理疗区。
“运动能够增加多巴胺浓度,或者改变多巴胺结合蛋白的表达,通过运动能够产生一种功能性神经适应,从而可能降低戒毒人员毒品渴求。”在青东戒毒所,民警告诉记者,他们按照自愿原则,经过年龄筛选和一系列生理、心理检测等程序,选择了部分合适的人员参加运动戒毒试点。
一开始,检测发现这些戒毒学员骨密度偏低,并且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戒毒所在运动项目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还邀请上海体育学院专家参与设计。目前的运动项目除了跑步、功率自行车、力量训练等单一性、个体性训练,还编排了非对抗性的篮球、集体健美操等训练科目。
经过数月的试点,最终评估显示,实验组戒毒人员普遍低下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上升,心肺和认知功能改善,负面情绪减少。
在康复训练中心,数十名戒毒学员现场展示活力踏板操,他们随着音乐节奏欢快地跳跃、伸展。民警称,这项运动的主要康复效果,是改善戒毒人员有氧训练不足的问题,提升心肺功能,改善体能状况和肢体协调能力。
在器械训练区域,一名戒毒人员告诉记者,他经过训练握力从20千克提升至45千克,俯卧撑从每分钟5次提升至每分钟20次。“现在心理上负担减轻了,压力得到缓解,人变得轻松开朗。”他说。
据上海市司法局介绍,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也就是每周4天劳动、1天教育、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这样的设计从戒毒规律发出,特别是把康复训练作为戒毒重要手段。”
此外,上海市戒毒管理局还与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专门针对戒毒人员的智能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持终端、一体机等设备,戒毒人员生理数据实时上传,依托体适能戒毒康复训练平台、认知神经功能康复平台和行为认知干预平台分析数据,开出有针对性的戒毒处方。
近期上海首次进行的全样本调查显示,戒毒成效相当不错。上海对2015年至2018年间6552名上海籍戒毒人员回归后的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发现回归人员对戒除毒瘾普遍比较乐观,九成以上人员表示有信心长期戒断毒瘾,约八成人员表示戒毒所对戒毒和操守保持有积极影响。
新闻推荐
今年,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双坪乡新田村流转100多亩土地发展黑木耳种植,带动1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日前,该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