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哲
我在家整理旧物,翻出尘封已久的一幅著名作家夏衍的珍贵墨宝,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夏衍,大家并不陌生,他原名沈乃熙,字端先,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1900年10月30日,他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他以95岁高龄在北京逝世。
由于工作关系,我与夏衍有过一段难忘的交情。记得1995年,我在浙江省浦江县图书馆工作,当时专门负责曹聚仁资料馆的筹备工作。我读过曹聚仁的大部分著作,从而知道曹聚仁与夏衍既是浙江的老乡,也都曾在杭州读书,都是20世纪的同龄人,先后投身于文化事业,可谓志趣相投,交情甚笃。解放后,曹聚仁去了香港,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波,曾多次到京,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的多次接见,夏衍也颇为知情。他在回忆录《懒寻旧梦录》里,就写过对曹聚仁回忆的文字,称曹聚仁“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后以 《怀曹聚仁》为题,在报刊发表,曾被多家媒体转载,影响深远。
1995年的元旦前后,我给北京的夏衍先生写了一封信,邀请其为曹聚仁资料馆题写馆名。1995年1月中旬,我意外地收到了寄自北京的夏衍亲笔题书的“曹聚仁资料馆”墨宝,有落款与盖章,令我惊喜不已。字是用碳素笔写的,写在16K的白纸上,字体遒劲有力,自然流畅,是夏公难得一见的书法佳作。字里行间,浸染了他对曹聚仁的殷殷深情。
从来信的邮戳可知,此信寄发于1995年1月8日,当写于1月8日或稍前数日。非常遗憾的是,收到夏衍墨宝后不到一个月,他不幸于1995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当时我未及赴京面谢老人家,也不及为他老人家送上最后一程,深感愧疚。
据查夏衍年谱及其亲友的回忆,知道当时夏衍已经因病住院。夏衍在去世前的半个多月中,已经病重处于昏迷状态。这可谓是夏衍留给后人的最后墨宝,弥足珍贵。他在病重之时,仍不忘旧情,欣然题词,实在感人至深。
新闻推荐
新华社杭州7月17日电(记者许舜达)历时一个月的“梅子黄时雨”终于走了。记者从浙江省气象部门获悉,浙江于17日正式出梅,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