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皇授予孔涛“酋长证书”。 图片来源:洛阳广播电视台
“我在非洲当酋长,前几天又被土皇请去过古尔邦节了。”8月13日,34岁的中国铁建中土尼日利亚公司运营事业部总经理孔涛,在尼日利亚骑马巡视了封地,他的封号是“WAKILINAYYUKA”,意思是“工程领袖”。
在非洲大地上,孔涛并不是唯一的中国酋长,而这些中国职工获封酋长的原因,则是对当地建设有杰出贡献。
巡视领地很有趣
古尔邦节来临前两周,土皇就打电话提醒孔涛,安排好工作时间,这个节日不能缺席,而且会给孔涛安排一匹马,然后所有的酋长骑马巡视他们的封地。尼日利亚的土皇和酋长都是世袭制,通常由受尊重的人担任,在当地,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或民众生活改善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能被授予酋长头衔。
8月13日,孔涛如约来到了土皇的宫殿。来参加古尔邦节的人数超出了他的想象。作为当天唯一的中国酋长,孔涛成为了大家争相合影的对象。
今年4月21日,孔涛一袭白袍,头发裹进厚厚的帽子中,纱巾、刺绣披风都是非洲传统样式。他被邀请进土皇的宫殿,在装点着红丝绒的金色大厅中接过象征地位的彩条权杖和证书。
“全单位只有我没打过摆子”
孔涛为什么能被封为酋长,他自己这样回答:“我只是修过路,架过桥,铺过轨,盖过房子,现在又投身到当地铁路运营工作,做的都是普通岗位上最平凡的事情。”除了河南濮阳老家,尼日利亚是孔涛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他把这里视为第二故乡。
2010年,25岁的孔涛从北京交通大学硕士毕业,顺利被中国铁建中土公司录用。进入集团不久,他便被公司派驻到阿卡铁路项目和阿布贾城铁项目。
远在异国他乡,自然有很多生活习惯与在国内不同。在尼日利亚,当地人民很可能盛情邀请你吃当地美食:烤蝙蝠、烤老鼠和油炸非洲大蚂蚁,一份最普通的蛋炒饭可以卖到60元人民币。在这里,你很少会碰到中国游客。
最常见的困难还是疾病,比如疟疾,俗称“打摆子”。在非洲疟疾很普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还难以预防。“身边同事感染发病起来很难受,有的人会上吐下泻,一个同事曾经一个礼拜瘦掉20多斤。”孔涛说,“我身体抵抗力不错,应该是我们单位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没有打过摆子的人。”
后来,孔涛当上了阿布贾城铁的项目经理,现在主要负责铁路运营。
2014年结婚后,孔涛的妻子留在北京,自己基本上半年回国一次。2015年7月7日,女儿出生,刚刚满月他就远赴非洲。此后,每一次回家,女儿都变一个样子。如今,孩子已经4岁了,这期间孔涛回国次数是9次。
单位已有四位酋长
在非洲工作,要克服很多当地特殊的困难。
有一次,孔涛参加的项目路基工程需要寻找取土场。挖土取样后,工作人员发现当地葫芦弥村的土样满足各项试验指标,就想在那里建取土场。这本来是为村里谋福利的好事,但却遭到村民反对。村民表示,当初酋长给他们土地,是用来耕种的,建取土场必须征得酋长同意。孔涛只得去找酋长,经过一番说服才成功。
渐渐地,当地人发现,中国人在这里修铁路,真正能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我们一个大项目每年高峰期雇佣当地员工的数量是4000~5000人,一个项目要干好多年,几个大项目加起来提供的直接岗位上万个。”孔涛说。除此之外,铁路沿线延伸出很多间接产业,比如开小店的商贩。随着铁路的开通,周围村庄聚集了人气。
变化最大的还有项目周边村庄的一座小学——派佩村小学。2012年,孔涛带人修建了三间全新的校舍,确保了村里的孩子们能继续上学读书,派佩村小学也成了孔涛的定点学校,当地人感激地称他为“孔校长”。
“我并不是第一个在尼日利亚被封为酋长的中国人。在我们单位,我是第四个酋长。”孔涛说。
“受封酋长,表示我们已经融入当地,得到了认可,当地人把我们看作是家人一样。”孔涛说。
据《工人日报》
新闻推荐
8月14日,长安马自达MazdaCX-8“新国风文化体验季·驾享风雅颂·攻玉篇”在十三朝古都——西安圆满落幕。从首站“桃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