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浙江首例产时跨医院合作手术:婴儿边出生边接受插管确保呼吸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8-26 17:59   https://www.yybnet.net/

产检显示胎儿下巴附近长了个肿瘤,出生时可能压迫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在宝宝刚刚剖宫产“露头”,仍由胎盘供应氧气时就进行手术,保证其呼吸是唯一的希望。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多位专家进行了该省首例院间产时多学科合作手术,在剖腹产手术的同时为刚露头的女宝宝进行气管插管。澎湃新闻8月26日从浙大儿院了解到,女婴已实现自主呼吸,逐步康复。

31岁的小徐(化名)在孕37周产检时发现胎儿下颌长了一颗11cm*4cm*4cm的肿瘤,性质无法确定,但因其在下巴附近,又贴近胸腔,很可能会在宝宝出生时压迫呼吸道导致窒息。

眼看产期将近,胎儿的发育又没有其它问题,医生和家属都不愿放弃。

胡瑶琴副主任在为手术做准备

经产前会诊,医生认为可以继续妊娠,但须采用剖宫产,并在宝宝一露头时马上采取产时宫外治疗,宝宝才有存活的希望。

据介绍,产时宫外治疗(EXIT)是一种新型产科手术方式,最初应用于严重先天性膈疝阻塞气道的胎儿,保证其在剖宫产术中的安全。基本原理是维持母胎循环(维持子宫胎盘灌注),直到胎儿气道稳定或相关手术结束。胎儿在接受手术时,身体下半部分还在子宫内。

考虑到各种可能,专家制定了三套手术方案:产时宫外气管插管,维持宝宝呼吸;如术中插管失败,考虑气管切开;上述方案都无法实施,肿瘤外科将在分娩台上直接为宝宝进行肿瘤切除术,解除气管压迫。这一切必须在宝宝脱离母体前完成——宝宝一旦脱离母体,失去胎盘的氧气供应,又无法获得外界氧气,就可能窒息甚至死亡。

当天参加手术的专家们,从左至右依次为: 陈鸣艳(儿院NICU),黄寿奖(儿院新生儿外科),王东披(儿院麻醉科),陈扬、付勇(儿院耳鼻喉科),罗琼(妇院产科),吕昌成(妇院麻醉科),胡瑶琴(儿院麻醉科),王金湖(儿院肿瘤外科)

7月29日,孕妇在浙大妇产科医院剖宫产。女婴的头部露出后,医生将女婴的头部放在妈妈左下腹,接下来的手术过程在妈妈肚子上进行。

“宝宝露头之后、断脐之前,靠胎盘提供氧气,但这种氧气可以支撑的时间是未知数。最多一小时,也可能只几分钟,所以气管插管一定要快。”浙大妇院产三科主任罗琼副主任医师表示。

但是,由于女婴的颌下肿瘤主体部分向口咽内部生长,几乎覆盖了声门及气管入口,气管插管没有空间。专家们决定再努力一次,由一名医生将宝宝的头往后仰,另一名医生置入喉镜,上挑会厌,终于看到1/3的声门,立即将插管插入气管。

用时约5分钟,气管插管成功。之后,女婴被转至浙大儿院进一步治疗,她妈妈也平安度过了剖宫产手术。

经诊断,宝宝患有巨大淋巴管畸形,有几个较大的囊腔。经穿刺抽液、注入硬化剂等治疗,瘤体逐步缩小,气道压迫逐步解除。3日凌晨,女婴的气管导管拔除,实现自主呼吸。

新闻推荐

秋刀鱼的滋味恐怕越来越贵,捕捞连续四年低迷

记者|吴容素有日本“秋天之味"的秋刀鱼价格要上涨了。根据日经中文网近日的报道,目前已正式迎来秋刀鱼的捕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浙江首例产时跨医院合作手术:婴儿边出生边接受插管确保呼吸)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