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继披露,险企中期业绩逐渐浮出水面。从保费收入来看,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的保费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也较去年年底有了进一步提升,财险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车险市场大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占领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小保险公司也意识到车险业务不再是财险业务增长的最大驱动力,开始纷纷将注意力转向非车险业务。对于中小财险公司来说,积极探索非车险业务的产品差异化、精细化十分重要。
“老三家”市场份额提升
从保费收入来看,2019年上半年,财险行业原保费收入为6706亿元,同比增加8.29%。去年同期保费收入增速达到了12.15%,增速较去年同期降低近四个百分点。
上半年保费收入分别为:人保财险2353.35亿元,同比增加14.9%;平安财险1304.66亿元,同比增加9.7%;太保财险685.98亿元,同比增加12.28%。均优于行业水平。
从净利润来看,上半年财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达375.75亿元。以财险业务为主的中国人保为例,上半年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加40%到60%。中国人保表示,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将新政对于2018年所得税费用影响金额一次性确认在2019年,并相应调增了本期净利润。
分析人士表示,上半年财险行业净利润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其中,47家财险公司盈利,37家财险公司亏损。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两家利润之和达272.41亿元,占行业利润的72.5%。
发力非车险业务
财险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某华北财险公司人士指出,车险是财险业务第一大险种,然而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新车销量的持续走低,车险保费增速低迷。财产险行业各险种赔付责任的界定在保险公司之间基本一致,保险条款设置的灵活性较小,价格战成了财险业务抢占市场最有效的手段。在商车费改的过程中,车险业务深陷价格战。大中型保险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品牌优势,也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分析师赵然认为,车险业务不再是财险业务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保险公司纷纷将注意力转向非车险业务,农险、健康险、责任险、保证保险的快速增长为财险公司保费提升提供支撑。上述财险公司人士指出,对于中小财险公司来说,转变经营理念十分重要。应该放弃追求规模和打价格战的方式,积极探索非车险业务的产品差异化、精细化,从而提升盈利能力,找到利润增长点。(新华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赵倩)8月20日至22日,由太平人寿、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太平国潮少年·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