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荒唐,为了顺利骗得低保款,居然把儿子的年龄‘改’得比自己还大三岁……”前不久,重庆市綦江区纪委监委查处了三江街道复兴村原党支部书记罗玉良骗取国家低保案,因其令人咋舌的“作弊”手法,在当地引发不少关注。(8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众所周知,低保是为解决贫困人口生活困难而提供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显然,只有符合制度规定标准的居民才能享受低保金。然而,一些人在不符合制度标准的情况下,通过种种造假手段骗取低保,比如装病、篡改年龄……
上述案例中的造假手法可谓荒唐到了极点——村支书为骗取低保,把儿子的年龄“改”得比自己还大三岁。而且,这一骗就骗了9年时间。如此夸张地篡改年龄,既说明造假者胆子极大,根本不把低保审核放在眼里,也说明当初低保审核以及日常监管存在不小的漏洞。
为了实现某些个人利益而篡改年龄的案例不少,但一般不会篡改几十岁,原因是造假痕迹太明显,容易被发现。而这名村支书竟把儿子出生的年份从1983改成1953,整整相差30年,甚至比1956年出生的自己还“大”了三岁,难免成为笑谈。当然,这出荒唐剧不是一个人“导演”的。除了村支书外,还有社区主任“开后门”,低保办理人员没有尽到审核责任等。另外,当初“下岗工人批量办理城镇职工低保”以及“大量下岗人员外出务工”,给了造假者蒙混过关的机会,也造成低保审核人员审核上的难度。
但客观因素掩盖不了低保审核人员的责任漏洞。尽管当地今天依托民生监察平台,对享受过低保等民生福利的人员实行系统化管理,更有效地防范造假骗低保,但该案例仍有警示意义,比如说,在任何情况下低保审核人员都必须尽职尽责。
虽然篡改年龄骗低保的剧情很荒唐,且存在了9年,但结局彰显出正义——这名村支书主动退回违规领取的低保金33900余元,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处分;为骗取低保提供帮助的人员,以及负责低保办理的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这个结果基本上让人满意。
不过,离“很满意”似乎还有差距。比如,对造假骗取低保者是否处罚太轻,值得商榷。我国一些地方规定,骗取低保,追回款物后处若干倍的罚款,但该案例中并未见罚款。而且,是否还应该支付利息?更重要的是,骗低保也是一种诈骗,该追究刑责的不能轻饶。
骗低保现象之所以发生,除了审核不严外,处罚太轻也是重要原因。目前,通过建立相关平台、大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发现、防范骗低保行为,但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后轻轻处罚,无法起到更有效的震慑作用,势必影响到低保制度的公平性、规范性。
低保制度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低保标准不断提高,低保对象日益精准,都值得肯定。希望每个被发现曝光的案例,都能成为进一步检视制度漏洞的契机,成为完善低保制度的“指南针”。
□冯海宁
新闻推荐
云南三个特色小镇被黄牌警告记者日前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云南省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决定,对玉溪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