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自远
国家的重大需求培育我成长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中国已经进入了深空探测的新时代。”“虽然已经84岁了,但我还会加倍努力。”
“中国已经进入了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虽然已经84岁了,但我还会加倍努力。”
45年的前期准备和论证,15年的探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一场论坛现场向大家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走过的不凡之路。“国家的重大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使命。”他表示,科技报国是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科技工作者传承的使命,新时代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要加倍努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以下是文字实录:
1
2
各位观众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我讲的题目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培育我成长》。1952年我高中毕业,正在思考和选择未来的专业方向。当时国家提出:我们将要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国家,最缺的是矿产资源和能源。国家号召:“年轻的学子们,你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我被这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下决心一定报考地质!去找矿!一定要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添砖加瓦。
1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作为家中的独子,长期的战乱环境和流离失所的生活,父母都希望我学医,传承家业,当一名医生,以后过一个稳定的衣食不愁的小康生活。我违背了他们的意愿,但他们还是尊重和支持我自己的理想。
1952年我被录取在刚刚成立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勘探系。经过4年的学习,对于找矿勘探和地球科学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1957年学校动员我参加全国第一次副博士研究生统考,我被录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研究。我觉得作为一位找矿者自豪,能为自己的祖国作出一些贡献。
但就在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帷幕,这给了我极大的震撼。我们找矿探矿,像一只小蚂蚁,在地球上爬来爬去,效率太低。如果用人造卫星找矿,很快就调查得比较清楚了。人造地球卫星对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一定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没有想到,就在第二年,1958年,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空间大国,为了空间霸权的竞争和冷战的需要,他们开始月球探测,展开了一场最激烈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竞争。当时我们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到10年,百废待兴,一穷二白。但是我也坚信,中国一定会走进空间时代。我们年轻人能不能为迎接中国空间时代的到来,做一些科学上的准备,让中国空间时代到来快一些、更顺当一些?
所以从1958年开始,我一方面系统分析研究美国苏联两国探测月球的计划、方案、目标、实施步骤和各种探测成果;紧密结合我们中国的实际,中国假如要去做应该怎么做啊?也思考一下我们中国要开展月球探测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人家都搞到天上去了,都做天上的东西,我们中国没有办法,得不到月球火星的样品,但是天上会掉下东西来,我下决心做各种地外的研究,当时中国没有人研究这个领域,那也没有关系,我们开始搞吧。
所以我们就收集降落在中国的各类陨石,因为陨石是研究太阳系的窗口,是八大行星组成的原始物质,要从根上研究它。我也进行实验室的研究,利用高空科学气球收集平流层的宇宙尘埃,进行实验室的系统研究,这样一步一步在中国建立起相关的实验室,也培养了一批从事陨石学、天体化学、月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科学队伍,我们就可以不断发表这个领域的文章和出版书籍。
2
1976年,中国降落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吉林陨石雨,中国科学院和各高校组成由我负责的联合科学考察队。经过精细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和两本专著,已经成为国际上陨石研究的典范。1978年5月,美国卡特总统派他的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他代表卡特总统送给中国一块1克重的月球岩石。中办通知我们去领取样品并负责研究。我想我们全部研究工作只需要绿豆大小,只要0.5克样品就够了,我组织了全国相关的实验室4个月内对这块小石头进行了深入研究。确证是阿波罗—17宇航员采集的70017—291号样品,是一种高钛月海玄武岩,我们很快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另外还剩下的0.5克送给北京天文馆,请他们向公众展出。
从1958年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到1993年,我们经历了35年的前期准备,当时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也立项了,我们认为中国有能力去开展月球探测,请求国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国家要求我们首先论证的是“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后来专家委员会的结论是非常有必要,完全有可能。相继国家要求我们开展研究中国探月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研究,后来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完全可以按照这个非常接合国情的步骤和战略去发展,最后国家要求我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载荷配置和可实现性研究。从1994年至2003年,经过专家历次论证,都得到各个专家委员会的一致同意和支持。整个论证过程又经历了整整10年。
2003年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组织全国航天力量,由孙家栋和我来负责编写“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2004年1月24日,大年初二,国务院批准了我们的第一期绕月探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我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
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相继成功发射了嫦娥1号,嫦娥2号绕月探测,嫦娥3号和嫦娥4号实施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落月探测,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探测成果,在一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成果。我们下一步还要完成月球取样返回,我们要飞得更远,去探测火星、木星和木星系统、小行星和彗星以及进行行星际的穿越探测和建设月球科研基地。中国已经进入了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3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还承担过一项特别重大的任务,由于我在中国科技大学进修核物理一年,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作实验半年,当时国防科委的领导找我谈话,通知我要承担一项国家的重大任务啊,“根据你学习的基础,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中国地下核试验区要选择一个地方做,选场。(紧转22版)
新闻推荐
共赴太平之约共赏国学之美 太平人寿在京举办“太平国潮少年·国学文化体验”活动
本报讯(太平)8月20日至22日,由太平人寿、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太平国潮少年·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