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阅读多媒体
本报记者 徐继栋
8月28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市中区多家超市和农贸市场了解到,最近猪肉产品价格均保持上涨趋势,与2018年同比有较大的涨幅。
在龙头市场内,一家猪肉铺的老板告诉记者:“去年这会儿,猪肉也就十一二元左右,而今年普通猪肉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十八九元,好一点的都已经20多元一斤。”
在市中区某大型商超内记者看到,普通猪肉的价格在17-20元之间,稍好一些的五花肉、后腿肉等价格在20-29元之间,稍好一些的猪排的价格更是突破了36元,而生牛肉的价格也才34元左右。
什么原因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其实,今年猪肉价格的“节节攀升”一方面是猪肉本身就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另一方面,则是在猪周期、非洲猪瘟等多重作用下引起的。
据了解,2018年8月3日,中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爆发,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已有31个省份城市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生猪116万头。受猪瘟影响,生猪产能大幅下滑。
根据中国政府网数据,2018年上半年以来,国内生猪存栏量及繁殖母猪存栏量开始持续下滑。截至2019年6月,400个重点监测县生猪存栏量为25561万头,较2018年6月存栏量下降了25.8%;能繁殖母猪存栏量为2511万头,同比下降26.7%。生猪存栏持续下降,导致了2019年上半年生猪屠宰数量降低,导致猪肉市场供给减少。根据商务部数据,2019年1-6月,生猪定点屠宰数量为11096万头,同比下降8.8%。
什么是猪周期?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猪周期,一般三年为一周期。2018年正处于猪价低位,一年之间,猪肉价格翻了一倍还多。而这一次“猪周期”的价格上升期,刚好遇上了更强力的助推器——“非洲猪瘟”。
中秋临近也是价格上涨原因之一
新华市场一家猪肉铺的老板告诉记者:“猪肉价格上涨,除了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外,中秋佳节临近也是一大推手,猪肉的需求量还会有所增加,近期猪肉的价格可能还会震荡上行。”
正在购买猪肉的市民张阿姨说:“当然不希望猪肉价格再涨了,再涨就真的吃不起了,太贵了。现在在家都已经不做红烧肉、排骨这些菜了,买些猪肉也都是切成肉片和其他菜配着炒点提提味儿。”
而市民徐大哥则表示:“已经快放弃吃猪肉了,价格那么高,不如多吃点鸡鸭鱼肉和牛羊肉。”
持续上涨的猪肉价格同时也让猪肉贩们叫起了苦:“别看现在猪肉价格那么高,其实一点不挣钱。售卖价格提高了,我们进货的成本价也提高了,中间并没有多少利润。但价格的提高导致大家购买量大幅下降,我们更不挣钱了。”
国家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
记者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公众号获悉,8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定了3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确定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措施,会议指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对老百姓来讲,确实是个大好消息。会议确定:一是综合施策恢复生猪生产。加快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发放,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和养殖场(户)的支持,引导有效增加生猪存栏量。将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纳入“绿色通道”政策范围,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三是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四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升疫病防控能力。五是保障猪肉供应。增加地方猪肉储备。各地要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新闻推荐
在喀什古城景区阿热亚路“古丽的家”特色庭院里,当地居民演奏乐器吸引游客到来(7月9日摄)。随着新疆旅游进入黄金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