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居”变70年见微知著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变 居住篇

来源:济南日报 2019-09-20 11:08   https://www.yybnet.net/

□李传营

有国先有家,有家得有房。《说文》曰:“家,居也,也即,家从‘宀’始。”唐代大诗人吟唱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就是世世代代华夏子女的美好期许。

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居者有其屋”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原始人住山洞,洞穴就是家,后来社会进步了,科学发达了,人们住草房、住木房,甚至住泥坯房……不管住什么房,家就是避风港,家里有温暖、有安宁、有幸福。

有句话说:“安居者,才能乐业!”所以,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离不开“安居”这项伟大工程。而事实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改革、完善、推进,而且成效卓著。

掀开上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人民刚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是战争洗礼后的基本事实,因此对住房的要求也十分简单,“什么都能住,只要有得住;有啥住啥,只要有啥”的流行语就是当时最好的见证。农村里的草房、危房,城市里的弄堂、排子房……保存着好几代人的炊烟回忆。每逢“摊个天气”,外面大刮里面小刮,外面大下里面小下,雨下得久了,就得把家里所有的盛水家什都用上接水,“叮叮咚咚……”俨然就是个“锅碗瓢盆交响曲”。那个时候的住房,也就好歹叫个“住着”!

记得小时候的课本上有一课,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或许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农村百姓的一种愿景。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农村基本都是小土房,城里有一部分住“筒子楼”,面积都贼拉地小。几家共用厨房,洗漱都在“大水间”,上班面对面的同事,下班门对门的邻居,一到吃饭时间楼道里就油盐飞溅、人声鼎沸。孟飞就在其自传《随遇而安》中述说,他小时候就住在这样的“筒子楼”里,可见,这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都成了一代人永远的记忆,历久弥新,挥之不去。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人们生活逐步富裕,先富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盖新屋,开口“三间大瓦房”就是提亲的“硬台词”,但城里还是福利分房,当时还仅为7平方米的城镇居民平均住房建筑面积,决定了“找媳妇容易找房子难”的现实。后来随着住房制度的逐步改革,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单元房,居住条件也随即上升了一个等次。

时间推进到90年代,新的住房机制逐步推开,特别是自1998年开始,福利分房制度宣告终结,至此,先前陌生的“商品房”概念牢牢地扎根于居民的生活,也因此,城里的房子越盖越高,居住面积越来越大,水电暖配套越来越全。而在农村,也时兴起“统一规划”,一排排红瓦房整齐如画,一座座小洋楼宽敞明亮,很多人都经历过几次搬家,体验了从草房—土房—瓦房—别墅的一系列“居”变,说北归的燕子找不到家,已不只是戏闹的玩笑话!

如今进入新的世纪,人们对住房概念也重新定义:“不仅有房住,还得住着舒适;不仅住得好,还得要环保”成了大多数人的择居共识。特别是当前,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富民乐业的各式安居房、廉租房应有尽有。人们对居住的选择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功能和空间也愈发充裕。据权威数字,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平方米,是1950年4.5平方米的8.7倍,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也达到了47.3平方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在70年“居”变中感知了幸福,也在“幸福指数”的迅速蹿升中体悟到了民族发展力量的希望和祖国母亲的越来越强大!

新闻推荐

万吨中央储备猪肉已投放市场 据商务部监测,近期猪肉价格涨幅趋缓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记者19日从商务部获悉,该部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开展中央储备肉投放工作,已向市场投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居”变70年见微知著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变 居住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