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从单一的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多层次、立体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市场+保障,让百姓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19-09-22 01:16   https://www.yybnet.net/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逐梦安居的路上,中国人从未止步。

从平房到筒子楼,从单元楼到电梯房,从等分配到集资建房,从贷款买房到申请保障性住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在经历了单一的统筹分配阶段后,我国住房市场飞速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住房体系正让百姓的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让市场终结“一房难求”

在北京长大的杨杭,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回字形简易楼印象深刻。“当时,北京南城有很多那种简易楼,一般都是3层,每层五六户,共用厕所和水龙头。”

回忆起简易楼的生活,除了局促与拥挤,杨杭很难想到其他的形容词。“房间大概50平方米吧,我、我爸我妈、爷爷奶奶,还有小姑,一共住了6口人。很多邻居也都是三代同堂,有的一户挤了小十口呢。”

对于很多人而言,“蜗居”是对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1978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只有6.7平方米和9.2平方米。改革开放前夕,全国190个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仅有3.6平方米,城市中缺房户达869万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

为了解决住房短缺,1978年,我国开始探索住房制度改革,提升住房的经济效率成为政策的关注重点。政府出资建房、集资建房、补贴售房等各种尝试在城市中陆续展开。围绕房子,多项制度改革也向市场化方向迈开步伐:1979年至1980年间,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获批动工,全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宣告成立,全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放……

随着住房改革破冰,住房建设开始提速,住房短缺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到1997年,全国城镇竣工住宅面积突破4亿平方米,是1978年的10倍多。

也正是在那一时期,杨杭一家得以告别金鱼池的“蜗居”生活。1996年,杨杭一家搬进了北京松榆东里附近的楼房。“当时那块全是麦子地,但全家人都迫不及待地想搬过去。我爸找来朋友自己动手贴瓷砖,我妈把家里打扫了一遍又一遍。”

此后,我国住房改革进一步提速。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发布,福利分房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中国人的安居梦进入了全新的市场化时代。

多层次供给保障“住有所居”

“98房改”后,在住房商品化和供应市场化的作用下,社会投资住房的热情高涨。1997年,全社会住宅投资5371亿元;到2008年,这一数字增长至2.5万亿元;2018年,全国住宅投资已达8.52亿元。

随之而来的是住房供应飞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全国城镇住宅存量面积从1978年的14亿平方米跃升至267亿平方米;2018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平方米增长至39平方米。

中国人终于得以告别“一房难求”的困扰,但日渐高企的房价开始让不少人“望房兴叹”。

2014年,眼见房价“涨”声一片,刚刚毕业留京的吴志凡感到力不从心。然而,不久后,为平抑房价、解决新北京人住房困难而推出的自住型商品房帮助吴志凡圆了他的京城安居梦。“单价2.2万元每平方米,比周边的商品房每平方米便宜了1万多元,家里帮忙出首付,用公积金贷款,月供我完全负担得起。”吴志凡感慨道,“要不是有自住型商品房的政策,我的第一套房可能要再等10年。”

在偶然看到廉租房申请通知之前,湖南凤凰的田红云没敢多想房子的事情。多年来,由于收入低、负担重,田红云拖着一双儿女一直住在单位宿舍。“做饭就在过道里点一个煤炉子,洗澡就在阳台上挂一块布遮挡。住着确实不方便,但买房确实也不敢想。”

2009年,田红云在路边看到了贴在公告栏里的廉租房申请通知,发现自己完全符合申请条件,便向社区和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请。“没想到,第二年就拿到了新房的钥匙。”

把高端需求交给市场,加大对“夹心层”的支持,大规模实施安居工程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在告别了住房绝对短缺之后,结构性问题成为住房政策关注的重点。

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针对不同群体,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住房体系。此后,中央与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积极增加保障房建设,扩大保障覆盖率。百姓的安居路上,逐渐形成“市场+保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5000多万城镇中低收入群众通过经济适用房等配售型保障房渠道实现了安居梦,还有3700多万像田红云一样的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同时,全国累计有近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了公租房租赁补贴,上亿居民“出棚进楼”。

从单一的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多层次、立体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的类型和模样不断变化。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住房制度长效机制建设正迈出新的步伐。

一个月前,深圳房博会上,住房租赁展和住房保障展吸引了各界的目光。在这个被称为楼市风向标的展会上,租赁保障项目取代土地、开发商成为新的亮点展区。业内普遍认为,租赁与保障将成为住房事业发展的又一发力点。

“住房租赁市场是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看来,发展租赁市场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未来住房租赁市场在实现住有所居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民褚雅乐居住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去年各楼都重新粉刷了,今年春节后,又是换水管、又是重新铺路的,小区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前几天贴出通知电梯也要更换了。”

类似的旧改项目已在全国多地展开,据统计,全国近16万个老旧小区,超过4200万户居民,将在旧改后更好实现安居宜居。

新闻推荐

80亿大单!这家企业中标世界最大煤制化肥项目

当地时间9月17日、19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国五环连续获得印度塔奇尔化肥项目煤气化净化标段、合成氨尿素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单一的福利分房到住房商品化,再到多层次、立体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市场+保障,让百姓安居梦想照进现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