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岩》剧照
钱海英也喜欢攀岩 但她不“徒手”
来自美国加州的“85后”小伙Alex Honnold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自己的名字时,自动关联匹配的后缀是——“死了没?”
这个全世界都在关注“死了没”的人,是一名徒手攀岩者,也是美国攀岩圈的传奇人物。他花了4个小时爬上攀岩者的终极梦想——高达3200英尺(975米)的酋长峰,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记录了这一过程。
9月6日,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徒手攀岩》在国内上映,截至记者发稿,该片票房已突破3500万。这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户外运动纪录电影,也是进口纪录片票房最高的电影。近日,该片被中纪委微信公众号发文点赞,称“对理想的极致追求和勇敢精神令人震撼”。
中纪委点赞:
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冒险
区别于传统攀岩,所谓徒手攀岩(free solo),就是在没有绳索、安全带等机械类辅助攀登装备的保护下,利用岩石上的裂缝、洞穴、突起等天然把手攀登陡峭岩壁的运动。除了攀登鞋和防滑的镁粉,攀登者完全依赖个人的身体。
在几百米高空进行极限冒险,其风险也是致命的——一阵微风、一块碎石,或一只意外撞上来的小鸟都可能令攀岩者失去平衡坠落身亡。半数左右的死亡率,让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不愿给徒手攀岩者承保。
现在,当Alex Honnold再度打开浏览器输入自己的名字时,“酋长峰”也成了匹配关联的后缀之一。Alex Honnold还活着,但同行死去的意外一直都在发生。“我不想成为一个幸运的攀岩者,我只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攀岩者。” Alex honnold在影片《徒手攀岩》中说。
中纪委微信公众号文章以“《徒手攀岩》是盲目冒险吗?”为标题,对纪录片中Alex Honnold展现的勇气表示赞叹,称“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尊重生命,而不是用生命冒险。正因为生命如此宝贵,才更要懂得在人生中选择做什么、为什么目标去努力。”
幕后
比起商业回报 更在意这类影片在中国的未来
事实上,除了有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支持、阿里影业的推动外,能成功将这部由美国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引入中国,班夫中国功不可没。45岁的班夫中国创始人钱海英(英文名Tina)向红星新闻记者分享了引进这部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幕后故事。
突破3500万 国内进口纪录片票房第一
9月13日,《徒手攀岩》上映一周,北京班夫中国办公室内,钱海英和同事开了第五瓶青岛啤酒——票房每增加500万,钱海英会开一瓶啤酒庆祝。两天后,影片票房突破3000万。这一成绩对普通观众来说可能是“相当惨淡”,但对于钱海英和中国纪录片市场来说,却是一个制高点。钱海英打开网页,确认了粉丝口中所说“该片成了国内进口纪录片票房第一的电影”,那一刻,她觉得这一年多来的辛苦没有白费。截至记者发稿,该片票房已突破3500万。
钱海英此前做了十年的户外运动纪录片影展,但影展能到的城市、影响的观众有限,她在等一部能搬上大荧幕、让全国人都能看到的户外运动纪录大片。去年八月,钱海英了解到《徒手攀岩》,那时起她就开始和出品方美国国家地理洽谈,希望将影片引进中国。“你确定吗?你可能连龙标(电影片公映许可证)都拿不到。”对方问她。
事实上,在中国,纪录片,尤其是户外运动纪录片一直都很小众,尽管此前班夫中国有十年引进户外优秀纪录片到中国的经验,但钱海英坦言,“大家实际上都喜欢看有明星的大制作商业片。”去年十一月,在加拿大班夫山地电影节看到这部影片时,钱海英更有信心了,“非常确定这就是我等了十年的电影。”彼时,该片还未获奥斯卡奖。
搬上大荧幕
“可能没办法收回成本”
“那时和出品方谈这部片子的人,都在谈网络版权。我告诉出品方,我可能是中国最有诚意把这部片子推到大荧幕上的那个人。”钱海英告诉记者,网络可以挣钱,但商业院线却是一个残酷的市场,“把纪录片带到商业院线,通常来说,票房几十万、几百万都很正常。”而几百万的票房,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办法收回成本”。
后来阿里影业对片子表现出很强的兴趣,就这样,班夫中国和阿里影业一起,正式把《徒手攀岩》带到了中国。
即便有阿里影业的加持,由于与其他引进的商业电影期待值不一样,纪录片的预期票房注定了影片的低宣发。在宣发上,阿里影业负责大宣发,班夫中国负责户外行业和自身建立开发的渠道。钱海英和朋友同事组建了一个智囊团,确定在低宣发的前提下打圈层,并把最容易在精神上和影片契合的目标人群细分成八类,根据细分人群有目的地生产内容。
钱海英告诉记者,《徒手攀岩》拿过奥斯卡后,圈内很多人都在互传“种子”,“在小荧幕上看过盗版的人大概有2000万”,那时候这部分人还不知道班夫中国正在和片方签约。“我相信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更愿意走进电影院,因为那才是欣赏这部真实震撼电影的最佳方式。”
“如果失败,相当于给这类影片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关上了门”
对钱海英来说,引进《徒手攀岩》就像一场豪赌。最近几个月里,钱海英和团队停掉了手头所有工作全力投入这部影片。她还记得重庆场点映开始前,她和影院负责人打了一通40多分钟的电话,希望对方在映后给出20分钟,让他们和观众做一个分享,但对方拒绝了,“付钱都不愿意”。当时正值《速度与激情7》上映第二周,对方不想放弃后者可能的票房。
比起商业回报,钱海英更在意这类影片在中国的未来。“这么好的一部影片放到中国,如果都不能有一个相对来说不错的成绩,实际上相当于给这类电影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关上了门。”
不负期待的是,《徒手攀岩》在不断给钱海英带来惊喜。除了破3500万的票房,近日,继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后,《徒手攀岩》在第71届创意艺术艾美奖颁奖礼上七提七中,一举揽获包括“纪录片/非虚构影片最佳导演”等在内的七项重量级奖项。
《徒手攀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钱海英认为与影片传递的精神有关。“Alex知道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已有的能力基础上谨慎决定,挑战极限,这是《徒手攀岩》传递的精神,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很需要的一种精神,”钱海英说。
《徒手攀岩》背后的女人:
中国户外运动最好的时代已经到来
源于加拿大的班夫山地电影节有着“户外奥斯卡”之称,是全球著名的户外运动电影节,已有44年历史。这里有全世界最新最好的户外探险题材影片,每年巡展的国家和地区有40多个。十年前,钱海英将班夫山地电影节引入中国,成为将户外纪录片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现在,班夫中国旗下有十大影节展项目,还开设班夫户外嘉年华、班夫中国海洋嘉年华、班夫中国训练营。班夫中国创始人钱海英也见证了中国户外纪录片从无到有。
“要在中国做班夫影展,在千人剧院里播放”
2009年11月,钱海英第一次坐在加拿大班夫中心的千人剧院里,电影里的主角、导演就坐在观众席中。每场电影结束,现场都会掌声雷动。那个瞬间,钱海英做了一个决定,“要在中国做班夫影展,在千人剧院里播放,听到掌声从四周响起。”
十年前,户外运动在中国非常小众,钱海英要推广户外纪录片,必须培养观众。前几年里,钱海英的工作几乎是固定的:从班夫山地电影节上选择适合的影片引进翻译拷贝,并在国内寻找院线播放。
没钱做宣发,很难拿赞助,钱海英就从街边小店到媒体公司,挨个儿登门拜访。“我一天能在北京不同地方见六七拨人,做梦都在想工作,没有周末假期。”
经过大半年筹备,2010年10月,首届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展在北京三里屯美嘉电影院黄金时段开幕,440人的影厅座无虚席。为保证影院收入,当年钱海英将票价定到了一百元一张。第二年,钱海英将班夫带到了上海。“2012年上海UME6个厅爆满,队伍从影楼五层一直排到地下一层车库。”当年,深圳、成都也成了巡展的城市,后来又增加了广州站。
10年成长 将户外电影搬上大荧幕
影展虽得到市场热烈反馈,但钱海英还有大量账单要付。为节省费用,前几年她一直没有正式组建团队,现场都是志愿者,短时间内看不到盈利希望,钱海英卖掉了北京的房子。
在最艰难的时候,有人建议钱海英向班夫电影节主办方申请版权费用减免,但她从没这样做过。“班夫电影节主要通过出让版权的方式,用版权费去支持更多的探险家和导演拍更多更好的纪录片。既然在其他地方班夫电影节可以生存,我想在中国也一定可以。”
2015年,班夫中国有了些微盈利,钱海英开始做班夫中国出品。为制作中国户外探险电影,钱海英请来探险电影大师,做了班夫中国探险电影大师班,打造国内独立户外运动纪录片团队。从在班夫中心种下第一颗种子到将户外电影搬上大荧幕,班夫中国用了10年时间成长。现在,班夫中国的目标群众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不再只是户外运动者,一些企业家、商学院校友都会找钱海英做包场,用影片来激励员工。
未来五年将把重心放在内容制作与线上活动中
钱海英一直在通过文化的方式,将户外运动这种生活方式推向大众。在她看来,十年来,中国的户外运动和户外纪录片市场发生了很大改变。
“观众的关注度一直在上升。随着班夫中国影响力增强,观众不仅限于户外运动爱好者。”钱海英提到,“更多人感兴趣这种题材的电影,也感兴趣这种生活方式。”钱海英对国内市场抱有很大期待。
未来五年,钱海英将把重心放在内容制作与线上活动中。班夫中国已采购代理了一些版权,希望将优秀的探险题材户外纪录片带到网络平台。同时班夫中国正在与国际优秀团队合作拍摄探险影片,希望在垂直领域做得更垂直。钱海英也希望有机会和政府合作,打造中国本土的国际户外电影节。
“现在很多人热爱跑步、攀岩等户外运动,我认为这不仅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家希望脱离城市,亲近自然。很多人都在问何时才是中国户外运动最好的时代,我觉得已经到来了。”钱海英说。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王垚 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浙江“标准地”改革又出实招。9月19日,浙江“标准地”数字地图正式上线运行。此举意味着,今后浙江省各地推出的“标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