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时代的中国人,重视家、国齐治,认为优良的家风不仅有益于社会个体的成长发展,而且有助于宗族和谐、国家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影响。因此,对家风的重视,以及探讨其实现途径,便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社会话题。在这方面,中国古人累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从孔子的家训格言,到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和南宋时期的《朱熹家训》,再到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家书》,都凝聚着中国古人关于家风建设的智慧结晶。虽然时过境迁,这些传统家训并非完全适合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现实,但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所蕴含的崇学、尚勤、重孝、爱国与贵和等家风内容及精神,仍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借鉴和承传。
学习传统家训的积极内容,这是培育现代家风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当我们走进传统家训,熟悉、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时,便会为其所吸引和熏染。现代家风的建设,必须能有效汲取传统家训的合理内容,如诗礼传家、克勤克俭、诚信友善、修身养德、孝亲爱国等,这些家训主张如清澈泉源,能沁润人心,净化社会,推动优良家风的现实形成。
借鉴传统家训的成人之道,这是培育现代家风精神的核心内涵。传统家训始于修身,终于成材,始终以社会个体的良善成长为核心,注重内在的精神文化修养,力求其实现德才兼备的理想发展。现代家风的建设,应该从中有所师法。每一个现代公民,当受益于良好的家风影响时,其个体身心更能健康发展,道德精神也更能趋于高尚。而传统家训在此方面,富涵历史经验和启示价值。
承继传统家训的文化精神,这是培育现代家风精神的内在要求。传统家训所彰显的不仅是丰富的经验内容,更是优秀的文化精神。千百年来,中国古人在家风建设中,承传着以人为本、育德成才的价值理念,试图从不同的方面推进社会个体的良好发展,使其成为利家利国之人。现代家风的建设,同样如此。不论古代与现代有多大的社会差异,传统家训所内蕴的文化精神,对现代中国人而言,并不过时落伍,仍能助益于优良家风的形成,显示出深远的历史影响。
放眼世界,很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累积丰富厚实的家训资源,形成源远流长的家训文化,体现东方特色的家训精神。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珍惜前辈先贤创造的这种历史文化遗产,积极发掘其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内容,继续承传其绵延千年的文化精神,在古为今用中,实现传统家训与现代家风精神的历史联接,以此推动当前中国社会的家风建设。
新闻推荐
据台湾“中央社”9月25日报道,台湾当局“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党产会”)认定“中国广播公司”(以下简称“中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