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荣是大乐镇新杯村人,曾在外闯荡多年,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探索,逐步掌握了养蛙技术。2019年初,他响应“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的号召,回到老家大乐镇,创办华荣牛蛙养殖基地,带领村里的群众一起脱贫致富。
近日,笔者来到苏敏荣的养蛙基地,远远就听到蛙声一片。蛙棚里,苏敏荣和工人正给牛蛙喂食。苏敏荣告诉笔者:“以前我在湖南养牛蛙,今年到镇里开返乡创业会时,觉得镇里关于把技术带回家创业的号召挺有道理的,于是就回来了。”
得知苏敏荣的设想后,镇里非常重视,全程跟进项目进度,做好保障工作,不到两个月,基地就初具规模。“我们在项目前期选址、基础设施建设、办理相关证件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目前,苏敏荣创办的养殖基地占地面积45亩,标准化蛙池30亩,预计年产值400吨左右。”大乐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覃美清说。
创业之初,苏敏荣手把手地教授工人养殖技术。“刚开始养殖基地请了6个工作人员,他们都是附近的贫困户。”苏敏荣说。
“我来这里上班已经有两个多月,一个月工资约3000块钱。平时的工作就是给牛蛙和鸭子喂食。我家离这里很近,下了班还可以回家干农活。”覃玉贵是大乐镇新杯村贫困户,对在基地工作表示满意。
牛蛙养殖基地走上轨道后,苏敏荣成立了华荣养殖合作社,直接解决20多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间接辐射带动贫困户50多户。苏敏荣表示:“下一步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我养的蛙都有客商上门收购,还有来自浙江、上海的客户打电话询问,大概9.5元一斤。”提及销路问题,苏敏荣自信十足。
如今,苏敏荣的牛蛙培育室正在筹建中。育苗基地建成后,可为周边养殖户提供蛙苗,年产值可达50万元。苏敏荣计划通过示范带动周围贫困户和群众散养,把养殖基地打造成集养殖、种苗销售、技术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养殖基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引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
覃美清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把养殖基地打造成大乐镇的‘扶贫车间’,通过‘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直接解决贫困户人员就业问题,间接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素笔丹心 潜伏敌营14年 红色情报员沈安娜1987年致贾春旺信札
1987年,曾凭着速记员的一支素笔潜伏敌营十四载、为中共传递众多重要情报的女战士沈安娜在上海已离休3年多。由于子女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