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龙城中学2019(1)班 韦科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探寻祖国的时代变迁,妈妈带我走进了邮电博物馆,透过一张张老照片和一件件文物,去触摸历史的脉搏,了解它们的时代印迹。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它遍布全身的斑斑锈迹,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沧桑。虽然再也无法听到它有节奏的“嘀答”声了,但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电影中的片段:作战指挥部里,通讯兵聚精会神地倾听着音符的变化,紧张地拍着按键,将一个个代码转化成情报,让我们的军队一次次赢得胜利。它的左侧是同一时代的磁石电话机,俗称“摇把儿”电话,它与通讯兵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冲锋在硝烟弥漫的最前线,搭起指挥部和前方阵地的生命线。现在,我仿佛还能听到战士们声嘶力竭的呼喊,迎接它的是前途未卜的命运。它们扑面而来的战争气息,让我感叹革命先烈的艰辛和不易。
电话机的家族可真大!一路往里走,我看到了拨号盘式电话机、自动电话机、程控电话机等各式各样的话机,妈妈说当年电话机可是稀罕物,只有少数单位能装上电话,要打长途电话,得经过人工转接,等上几小时甚至一两天也是常有的事。直到改革开放,程控电话的开通,电话机才“飞入寻常百姓家”,虽然要交上千元的初装费,但是大家都趋之若鹜。因为能打电话回家,不仅是家庭富裕的标志,更因为它缩短了空间距离,让家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电话机的变迁,是中国社会进步的缩影。
一个巴掌大的小黑匣子下面写着“传呼机”,这也是通讯工具吗?妈妈说,这可是当年的“移动通讯产品”呢!原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们要想随时联系,得先打电话到寻呼台,通过人工将信息传递到传呼机上,再通过自动或人工的方式收到简短的文字信息,真是好费周折呀。“快看,这就是大哥大!”妈妈兴奋地叫起来。原来这块“大砖头”就是第一代移动手机,虽然它实现了人们移动通话的梦想,但价格要上万元,是当时的奢侈品。闹市里,扛着“大哥大”,用洪亮的嗓音来显摆自己正在移动通话,可是当年最时髦的事了。手机的诞生,贴上了20世纪末的时代标签,告诉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非智能到智能,不仅手机在进化,同时也触动了时代的变革。看着从折叠到平板,从厚实到超薄,款式花样繁多的手机,妈妈感慨万千:“现在的手机呀,相当于一台小型电脑了。”可不是嘛,现在人人都是“手机控”,妈妈用手机来上网购物、移动办公、照相美颜、微信支付;我用APP学英语、做作业,和远方的爸爸视频聊天,真是“手机在手,世界我有”。当下,手机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5G马上就要到来了,5G手机传输速度更快,将拥有高速互联网处理能力,网页秒开,视频秒下,信息秒享,使我们的工作和娱乐更高效便捷。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来临了!
神州大地,沧桑巨变。从邮电博物馆这个方寸之地,我看到了从烽火年代到信息时代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祖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繁荣昌盛,在大步前进中为人民赢得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为祖国母亲而骄傲,我爱你,我的祖国!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电点校本“二十四史”国庆70周年纪念珍藏版捐赠入藏国家图书馆。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典籍整理的标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