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希泉像
庄希泉1888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11年在海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经中共中央直接批准,他以95岁的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庄希泉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侨务工作领导人之一。他立下终生的诺言:“永爱中华,此志不渝!”
庄希泉早年参加同盟会,为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三下南洋筹款,后在新加坡经营实业、兴办教育,曾奔走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香港和中国大陆之间,从事反蒋、抗日等革命进步工作,并因此三次被反动当局拘捕下狱。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庄希泉和夫人余佩皋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的身份,组织成立“厦门国民外交后援会”,发动罢工、罢课,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日本驻厦门领事馆将其非法关押,进行威逼利诱,要他悔过,但他始终宁死不屈,后被押送到台湾囚禁了9个多月。
经闽台各界多方营救获释后,庄希泉设法返回大陆继续参加大革命,并在报上公开声明:“我是中国人,不是什么日本属民!”他还特地改名“庄一中”,表明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庄希泉在香港主持闽台抗日救亡同志会,救济难民、筹集款项,联系、介绍海外进步青年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他在香港主持福建救亡同志会,并协助台湾革命同盟出版《战时日本》杂志。1942年他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安排下从香港转到广西桂林,以华侨身份掩护地下党员坚持斗争,不惜变卖香港的全部家产资助革命。
抗战胜利后,庄希泉返回香港、新加坡,经营进步电影和进出口贸易。1947年在香港加入民主同盟,并任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海外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庄希泉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委托,专程飞往新加坡,面邀陈嘉庚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侨委副主任,与何香凝、陈嘉庚、廖承志等一道开创了新中国侨务工作的新局面。1956年,庄希泉协助陈嘉庚参与筹备成立全国侨联,当选为副主席。陈嘉庚病逝后,他担任第一届全国侨联代主席。改革开放后,他以九旬高龄出任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他因病在京逝世。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向游客开放政府大院 扬州市委市政府为游客提供简餐,称服务游客不为挣钱
万花筒10月4日,国庆长假第四天,江苏省扬州市政府官网在显著位置转发了当地媒体刊发的一篇文章《国庆假期扬州市委市政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