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0月30日电 区块链最近迎来一波“刷屏”,这既反映出人们对区块链赋能各行业的无限遐想,更是对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的满怀期待。“区块链+”,千钧之力如何释放?
担当新一代基础设施成色日增
“当前,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引擎。”在日前举办的上海数字经济创新峰会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季晓烨如是说。
作为底层技术,区块链有望为各个行业赋能,甚至带来颠覆性改变。
“区块链可以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郭宇航说,5G、物联网的逐步普及将带来全社会数据量的几何倍增长,由此伴生诸多矛盾掣肘数字经济发展,“在可见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区块链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降低数字世界的摩擦。”
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是一个提高数字经济协作、增强信任且降低时间、人力成本,促进各行各业繁荣发展的技术。从泛金融,到智慧城市建设,再到车联网,“区块链+”开始展现出助推行业发展的不俗实力。
早在去年4月,北京睦合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工信部旗下机构共同组建“大数据价值研究中心”,深度开掘“区块链+大数据”潜能。如今,研究成果已应用到“保险智能定损理赔”“保险大数据风控”等保险科技化产品和服务中。
国际竞技“排位赛”已经鸣哨
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显示,区块链正在成为全球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随着“区块链+”的潜能展现在世人面前,各国争相挤进赛道。我国目前在赛道上处于前列。
去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继续鼓励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
“中国区块链应用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准。”郭宇航判断,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票据等领域已有多项落地案例,与国外相比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上半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前100名的企业中,中国占比高达67%。
乐观背后不乏隐忧。业内人士坦言,尽管拥有不错的基础,但制约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发展的短板仍不容忽视。区块链的核心创新如“共识机制”等,大都属于“拿来主义”,原创性相对不足。相比技术属性,国内区块链的金融属性更为突出。
此外,国内区块链技术仍需在性能、扩展性、隐私、安全等多个维度突破,以满足未来大规模系统应用的需要。鼓励共识、密码、分布式通信与存储等领域基础研究,拓展行业应用广度与深度。专家认为,区块链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充分融合,可以为实体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郑州10月30日电(记者双瑞)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日前联合下发《河南省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在12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