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浩(本报)
近日,市中区文化路街道的工作人员在辖区的几个社区内,张贴了《“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抵制婚丧喜庆中的各种不良风气,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许多市民对此表示赞同和支持。
《倡议书》从婚事新办、喜事俭办、厚养薄葬、党员带头四个方面,向市民们发出了“移风易俗,全民参与,文明生活,全民共享”的倡议。笔者认为,发布这个《倡议书》非常有现实意义,对于遏制当前的一些不良风俗习惯,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市民办婚事盲目攀比,索要高额彩礼,要求老人买婚房婚车,并扩大宴请范围。还有的通过举办老人诞寿、新居乔迁、子女满月、升学等各类喜庆活动,邀请亲朋参加,加大了亲朋的经济负担。更有甚者,竟然将此种活动当作敛财的手段,令人生厌。
家中老人离世后,有的市民大操大办,在小区内搭起灵棚,请来戏班子,载歌载舞,折腾好几天才算罢休。岂不知这种做法对邻居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引起一些市民的反感。俗话说“祭之丰不如养之厚”,生前让老人有所养、有所乐,死后丧事简办,这才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应该做的。现在很多小区都有红白理事会,市民可以委托他们全程办理。党员是模范、标兵,理应带头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管好自己、带好亲属、影响他人,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而不能明知故犯,以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
好的风俗习惯都是慢慢积累养成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破除陈规陋习,摒弃封建迷信,树立文明向上的婚恋观,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申铖)国家税务总局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减税降费统计核算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