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明
新闻事业正在向融媒体方向发展,但目前许多政协新闻媒体仍以纸媒为主,或只是简单地给传统媒体披上新媒体的“外衣”。整体来说,政协新闻媒体发展融媒体所需的财力、人力、物力不够充足,政协报刊数字化进程不是很快。
政协事业持续发展,政协新闻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不能落伍,融媒体发展是必然选择。政协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必须在纸媒基础上吸收数字化精髓,发展适合传播政协履职信息的融媒体,追赶融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政协新闻的优势在于专业性。政协履职信息资源和专一、稳定的受众资源,是政协新闻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政协新闻应坚持“内容为王”,在独家性、权威性和专一性上下功夫,在传播渠道上突破传统媒体领域,实现融媒体发展。
纸媒为主走向网络媒体为主
政协新闻媒体如何在融合发展上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路径?
目前,政协新闻传播大都处于新媒体和纸媒“两张皮”的状态。融媒体发展需要以互联网思维、移动媒体思维,把传统纸媒与数字化新媒体整合起来,从内容生产开始,连通“新”“老”媒体的经脉。
在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报刊采编部门不能只局限为纸媒内容生产的“车间”,必须成为多媒体产品的“生产商”和全媒体用户的“供应商”。
读者变受众,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受众不仅要在报纸上阅览新闻,更多的将通过各类互联网终端和移动媒体与编辑记者产生互动、进行反馈,生产者和受众的交流可以推动内容不断丰富和优化。这就要求新闻的内容资源、渠道资源、平台资源全面整合,真正实现媒体融合。
政协新闻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在“深”字上下功夫。不仅内容要有深度,传播也要有深度、有广度,这样才能显现政协新闻的特殊价值和特殊地位。要实现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关键就要靠融媒体。融媒体发展是传统政协新闻媒体发展的一次机遇。因为“内容为王”,历来是政协新闻最突出的特点。而在当今新闻无处不在、媒体无处不有的环境下,拥有大量独家信息的政协新闻,只要利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机遇,实现纸媒新闻与数字新闻共生共存,就能开创出新的天地。
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发展
政协新闻既有新闻的共有属性,又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政协新闻的融媒体发展,要从受众、特别是政协委员的实际需求出发,提高传播内容的针对性。
融媒体发展不是简单地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增加新媒体,不是“1+1=2”,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政协报刊来说,必须站在新媒体时代的高度,重新明确自身的媒体定位、受众需求,主动适应并全面掌握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方式,强化融合理念,全面推进传统报刊与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的发展。
政协履职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难免出现观点混杂、言论纷争、意见不一等现象。因此,政协新闻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加上新媒体的传播深度、广度,树立信息内容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用独家的专题策划配合多媒体报道的形式,提高政协新闻的影响力。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的传播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扬长避短,依托政协委员的优势资源,开展专题采访报道,精心策划和组织文章,创设特色栏目,努力形成鲜明的个性特色,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推进“独家内容”的“多渠道传播”
政协报刊大多数内容相对专一,时效性不是很强、报道面不是很宽、信息量不是很大。但在碎片化、多样化、“泛新闻化”的多媒体环境中,政协新闻自带贴近性、独特性、权威性等“先天”优势。政协新闻媒体必须实现“独家内容+多样传播”,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把政协报刊做专做细、做深做精,把新媒体做活做新、做实做强,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者的优势,实现互为补充、彼此借力、此长彼长,才能不断增加受众对政协新闻的“黏度”,从而使政协新闻成为独一无二的新闻、不可替代的新闻,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不断提升。
不管传播形式怎么变,核心竞争力还是新闻本身。政协新闻应将题材、视角更多地放到政协委员关心的事上,生产定制性新闻,开展个性化服务。同时,必须打破千篇一律的消息模式,综合运用通讯、评论等多种体裁,并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多渠道、多样式报道,解决新闻传播的程序化、模式化、一般化的问题,以敏锐的感知力和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厚重的内容,以此吸引受众、打动受众。
(作者单位:云南政协报社)
新闻推荐
冬奥村11栋住宅主体钢结构封顶 “钢骨”方便赛时赛后拆改;下一步将铺装楼承板、安装外幕墙等,主体结构年底前全部完工
10月31日上午,北京冬奥村工地,北京冬奥村项目一标段工程的11栋楼主体钢结构全部实现提前封顶。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