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专家:3800年前的二里头人以粟黍为主食

来源:淮河晨刊 2019-11-01 08:35   https://www.yybnet.net/

新华社郑州10月30日电(记者桂娟双瑞)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热度持续不减,公众对3800年前“最早的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充满好奇。研究者近日披露,通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34例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当时的人们以粟黍为主食,灶的基本形态也确立了。

“在这样一处规模大、等级高且延续长达200年的都邑性聚落,人群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食物是什么?”最近举行的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的议题引起了与会者兴趣。

通过人骨中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获取食用者所食食物的直接信息,再结合遗迹遗物的分析,可以使结果更为清晰、具体。30余年来,我国通过这种方法揭示了许多考古学遗址人群的食物状况,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史前遗址,为古人类食物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里头遗址人群以粟黍为主食,符合一般旱作农业区人群的食物特征。同时,他们的食物水平大致依墓葬等级次序排列,灰坑和地层中出土人骨表明大多数人食物水平相对较低。

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灶已经确立了基本形态。河南省考古研究院与日本金泽大学合作开展的研究发现,二里头文化的深腹罐有非常独特的使用痕迹,腹部中心部位有涂过的泥浆,腹部侧面有加热痕迹。

“我们可以基本确定,深腹罐是一种加热用的容器,它的出土也间接证明灶的存在。”日本金泽大学国际文化资源学研中心特任助教久保田慎二说,当时存在两种形式的灶,深腹罐被泥浆固定在地下灶上,用来加热蒸煮粮食,另一种深腹罐被用于地上灶台,主要用来加工副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介绍,二里头总体面貌还有待深入揭示,应创建以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多学科复原古代社会为主要目标的新型考古模式。

新闻推荐

“发展能力”是脱贫关键

最近,记者在贫困地区调研扶贫产业发展状况,看到许多市场能力强、带动脱贫效果好的扶贫产业项目,但也发现群众对扶贫产业存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专家:3800年前的二里头人以粟黍为主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