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上漫与——陈尚君读书随笔》作者:陈尚君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濠上”含两层意思。濠上典出《庄子·秋水》,说庄周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见游鱼从容,庄周感叹:“是鱼之乐也。”惠施责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说非同物类即不能相知。庄周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彼此辩诘,循惠施逻辑而反将一军。惠施认真起来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以为可以大获全胜了。庄周的回答很高明,说你问我“安知鱼之乐”,明白已经了解我知道鱼乐,反过来质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明白告诉你:“我知之濠上也。”几乎是脑筋急转弯的妙解,将惠施之苛究全部化解。当然这只是寓言,《庄子》里所有惠施出现的场合,都是从世俗立场申论以衬现庄周之超凡出世。鱼乐表达世俗不了解的欣快,最适合读书治学者之自得其乐;濠上更具学问得悟之妙境,或者探究是非虽难得确解仍精进不已的姿态,当然也属无师自通的别称。我自得于濠上,君其问诸水滨,能说清楚的都不算。
另一层意思则与我的经历有关。先世居浙江慈溪,自祖辈迁居上海。至1940年代初,先外祖为制作金银首饰之名匠,因避难,从上海裘天宝银楼,转而供职于南通老天宝银楼,家父则因学生意而北渡,为银楼账房,得与先母结缡,定居南通。南通建城在宋以后,今存记录最早仅可追溯到五代后周,为长江入海口冲积而成。明清称通州,与京畿通州同名,因而有“南北通州通南北”之妙联。旧城一水环绕,仅有三门,北路不通,又有“南通北不通”之谚。环城之壕河,不知何时起命名濠河,当出文人之雅兴,坐实庄子事。
我出生于南通,早年懵懂,家亦无读书人,更谈不上对此环城清流之印象。所能忆者,因家境清寒,家用艰困,大约每月有三四次随先母将整桶之衣物,抬到濠河边洗濯。其后离家倏近五十年,而父母所居则先城南,再城东,复城北,环濠河转了个遍。某年冬日回家,见父母在北濠桥头舒服曝闲,油然感到这个城市、这条河,给予我家这样普通人家之养育之恩。后来读《万历通州志》,方发现我从小居住的仓巷,明代就有了,上小学每天都要路过的丁古角,也是如此,而邻近的大保家巷、小保家巷,更是元以后随蒙古人南来的保家聚居地,保家也渐次成为当地的文化世家。近代以来,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兴实业,办学校,中国最早的博物院、最早的师范学校,都在南通建立。张謇之兴学重教,整体提升了南通的文化学术品位,而南通之偏安一隅,从无重大战事,更滋育了当地的文化气韵。不自觉地将这些文化积累,春风化物般地传递给我。濠上,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北京市1日发布政务服务统一标识。标识将作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的统一视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