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巍 ·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网信办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最具争议的意见就是“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很多人担心,规定一出,拖拉的孩子不就找到“偷懒”的借口了吗?不做作业,这能有个好?
但是我却觉得:此计甚好。
纲举目张。评价一件事,首先得有纲。在中国,教育的终极理想一直都是孔子在两千年前提出来的“因材施教”。具体到做作业,每个人胃口不一样,你1米8吃5个包子,非常完美;我1米6吃3个包子,可不可以?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知道张三该吃几个包子?未来大数据可能能算出来,但现在还不行。一般碰到这事儿,我们都说,都要听专业意见——看看老师怎么说。
于是,老师做出了选择,布置了作业。注意,这样一个普适性的作业量,是一个“专业意见”。老师因此为全班总体成绩背上了责任,选择匹配了风险。
可是,“因材施教”在哪呢?来,看黑板,敲重点了——“家长签字确认后”,家长啊,你也不能逃避选择。
肯定有家长说,我怎么知道孩子吃几个包子?凭什么要我来背锅?
您不知道,就老老实实吃老师布置的“普适性包子”,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无数次枯燥的重复才能换来一点点进步,可能要熬夜,可能会崩溃,但这都是人生题中之义。
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家长拥有作业量的最优解。或者是匹配孩子的天赋;或者是匹配孩子的规划。按照孔子的观点,这一定会发生,尤其会发生在那些重视孩子教育、富有教育经验的家庭之中。
在这个时候,家长应当义无反顾地签字,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要抱怨由此而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感。这也是对孩子负责任,因为孩子的未来直接决定着家庭的命运。
中国家长如此厌恶“一刀切”。南京家长在面对“一刀切”减负时,喊出“已疯”的口号。但是面前多一条路时,正确的做法是付出自己的努力,践行自己的理念;而不是永远被动接受,永远高喊我不满意。
这样才公平。在大数据洞察这一切之前,孔子的“因材施教”必须要有现代制度设计来护航。一个自由社会最大的好处就是,谁做出选择,就要为此承担责任。各负各的责任,各背各的锅。
新闻推荐
2019年11月4日晚间,华住集团(简称:华住,NASDAQ:HTHT)宣布收购德国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团,这也是华住首次收购海外酒店。据了解,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