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陈曦
如果卫生标准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有“洁癖”之嫌,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种种奇葩事件的发生,“下有对策”便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反,如果卫生标准本身是科学的、可行的,甚至是兼具人性化的,那么不仅利于劳动者的理解和接受,也能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和社会效应。
近日,一则“水枪打树叶”的视频刷爆网络。为及时清扫道路两旁的树叶,郑州环卫工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黄叶,环卫工称,领导检查要求地上看不见一片树叶,这很难做到,加速黄叶落下,能集中清扫。5日,记者从郑东新区市政园林局环卫部门获悉,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环卫工人用水枪打树叶,配发水枪是为了清扫地面。相关负责人称,肯定不支持环卫工人的这种做法。
高压水枪打树叶,确实可能对树木造成伤害,影响道路两旁的景观,甚至会造成负面舆情,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但是换个角度看,环卫工为什么对树上还没有落下的叶子“怀恨在心”,非要“一打为快”呢?为什么就不能等其自然飘落后,再做清扫呢?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上头的要求太过严苛,检查的标准又太过精细,环卫工为了完成任务、保住工资和绩效,不得不出此下策,开发出了高压水枪的新用法。
秋天本就是树木落叶的集中季,要求地上看不见一片树叶,未免太强人所难。就算是24小时不间断的打扫,恐怕也会有“漏网之鱼”;如果再碰上大风天气,这边刚扫完,那边就又落下来了,谁都没有分身法术,如何能做到左右兼顾?事实上,只要环卫工在法定的工作时间内认真完成了清扫工作,没有明显垃圾残留,检查人员就不该纠结于地面上是否多了片树叶,更不该动辄拿罚款、扣工资来威胁劳动者。否则,环卫工就难免会采取种种较极端的手段来达到所谓的“标准”,水枪打树叶不过是扫把打树叶、脚踹树干的升级版,以实现集中落叶,即而方便清扫。
如果我们深究一下,不难发现郑东新区早就提出了城市管理的“六个看不见”,而“看不见一片树叶”只是第一条,出了问题,路长将被问责。你说,路长能不对落叶“紧张”么,能不对环卫工施压么?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如果卫生标准的制定从一开始就有“洁癖”之嫌,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种种奇葩事件的发生,“下有对策”便体现得淋漓尽致。相反,如果卫生标准本身是科学的、可行的,甚至是兼具人性化的,那么不仅利于劳动者的理解和接受,也能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和社会效应。
与有的地方要求“地上看不见落叶”相反,有的地方却敢于创新,主张“短期落叶不扫”。以去年秋季为例,江苏南京启动“落叶不扫”活动,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主城区10条道路、7个公园景区和20处市民广场将保持落叶2至3天不清扫;上海共有29条落叶景观道路,全部实现“落叶不扫”,让最美时节的街区更适合漫步……说到底,落叶何尝不是城市秋景的一部分,与其把它们一股脑地扫进垃圾堆,倒不如因地制宜、灵活处理,为市民和游客留住短暂的美好。
无论是对待秋季落叶的态度,还是地方环卫标准的制定,其实都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既不能患上了“洁癖”,也不可太过放任,凡事还得讲究一个度。若是出了问题,闹了笑话,第一时间也不该苛责基层劳动者,而是应从源头分析和纠错,从中汲取教训,避免日后再犯。
新闻推荐
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确诊胰腺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往往不到8%。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团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