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教育部最近作出回应: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春秋假,还需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评估。
人大代表建议:
“五一”“十一”
前后增设假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了《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黄细花建议,将春假设立在“五一”前后、秋假设立在“十一”前后,假期可以设计为10至15天左右,配合推动职工带薪休假,以便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旅游度假。
黄细花认为,落实春秋假不仅有利学生身心健康,还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现代旅游也从传统的观赏性旅游向体验型旅游发展,把户外运动与培训教育、休闲娱乐、健康锻炼、自然观光、文化旅行等结合起来的户外探索教育,正在成为体验型旅游的新时尚。大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顺应了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的新时尚。
黄细花还建议人社部推动职工的带薪假和中小学的春秋假结合起来,加强对带薪休假的政策与法规宣传,督促各单位严格依法办事,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确保《条例》和《纲要》的相关规定得到有效实施,到2020年全面落实带薪休假,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教育部答复:
进一步加强研究
深入评估
教育部官网近日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12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这份文件回应了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
教育部在《答复》中强调:由于学校假期调整涉及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从近些年探索情况看,大部分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均持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春秋假,还需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评估。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
教育部在《答复》中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均对大中小学放春、秋假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时总数和各年级周课时数,划分了每学年教学时间和学校机动时间,学校机动时间两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普通高中教学时间、社会实践和假期作了相应规定。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考虑到各地和学校的地域特点、办学条件等存在一定差异,教育部赋予地方和学校合理而充分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对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做出具体安排。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记者4日从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鹰潭市铜锣湾国际旅游文化城、赣州市宝葫芦农庄、赣州市兴国县三僚景区、南昌市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