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猷介绍这些大型器械的用法。
陈贻猷维修邻居拿过来的电风扇。
邻居正在拉陈贻猷帮忙修好的手风琴。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坚持做一件好事。在穿山社区里就有这样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义务“修理工”,他6年如一日地给小区里的居民修理电器、桌椅板凳等物品,他就是陈贻猷。
一间不大的修理室
近日,记者在无线电三厂小区里见到了陈贻猷,当时他正挽着袖子站在工作台前维修一台电风扇。陈贻猷说,他今年72岁了,在退休前是原无线电三厂的员工,刚进入厂里工作时他做了三年的钳工,所以对一些机械方面的维修比较擅长。
“在工作以前,我对钳工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懂,这些基础的手艺都是自学才会的。”陈贻猷想起以前刚工作时,去新华书店里买钳工方面的书籍,从什么都不会到后面能自己做。工作一段时间后,他还被派到重庆、上海、武汉、北京等地深入学习,回来开发和升级自己厂里的产品。
退休后的陈贻猷在家里会维修一些坏了的小家电,到了2013年,原来的邻居把房子租了出去,一楼的柴房除了给租户平时放电动车外还余下了一些空间,邻居便把柴房多余的位置给陈贻猷当作一个小的修理室。
记者看到这间不大的柴房里摆放着具有年代感的砂轮机、台式钻床、台虎钳等较大型的工具,还有其他一些维修的小工具。陈贻猷说,这几台大的机器是另一个人的,除了这些之外的其他的工具基本都是他的,平时如果有人想自己来这里用工具修东西也可以来。“我在这还放了一个自己做的可折叠的乒乓球桌。”陈贻猷表示,在大家休息时,这里除了是他的一间修理室,大家还可以在柴房前的空地上,支起这个乒乓球桌打打球娱乐一下。
义务修理六年如一日
从2013年至今,在这间不大的修理室里,陈贻猷从早上8点左右开始,就在工作台前维修。在这6年间,他已经为大家维修了上百件物品。陈贻猷说,这期间他修得最多的就是电风扇了,光是今年就修了13台左右。除了电风扇,电磁炉、电饭锅、桌子、椅子修得也很多。令陈贻猷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些电吹风的修理很费劲,“因为电吹风的售价也不高,有些电吹风设计成‘一体性’的,很难拆开。”陈贻猷说,他遇到这些很难拆开的物品也不会直接拒绝对方说修不了,他还是会尽量想办法修好。陈贻猷指着正在修的一台较为新式的电风扇说,像这个风扇的底座坏了,如果拿去外面修也修不好,他打算用木头代替塑料做一个底座,再重新安装上去,就能正常使用了。陈贻猷说,现在在外面修东西也不便宜,只要能帮其他人省下一笔钱他也很开心。
几乎“万能”的陈贻猷也有遇到过修不好东西的情况,如果那个电器太过老旧,买不到合适的元件,或者找不到合适的替换,他只能等下一个人送来一个同样修不好的坏电器“拆东墙补西墙”,利用另一个电器的元件来修复。
陈贻猷说,在这里,让他感觉像回到了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8点左右来,中午12点左右回家休息,下午3点左右过来,晚上6点左右回家,到了周末也定时来修东西。这让他感到很开心很充实,觉得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了。
大家的开心就是我的快乐
陈贻猷精湛的维修技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下,有些已经搬到了八里街的老街坊,还会把自己修不好的电器拿到他这修理。在采访中,一位大姐拿来了一张摇摇晃晃的椅子到陈贻猷这,说:“师傅,能不能麻烦你帮忙修一下这张椅子,谢谢你了。”陈贻猷说,有时候一些不认识的人也会拿东西到他这修,像这个大姐,虽然他也不认识,但他还是会很乐意帮把手。
不一会,住在小区里的叶女士也来这拿修好的手风琴,叶女士开心地拉着修好的手风琴说,她这个手风琴用了几十年了,之前上面的按钮按下去后就不能复位了,现在已经修好了。叶女士说,陈贻猷不仅有才还很热心,大家都特别感谢他。穿山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陈贻猷人特别好,有时社区里的东西坏了也是他帮忙修好的,而且从来都没有怨言。
陈贻猷在义务为大家修理时也受过一些小伤,但他从不在意,他说,看着大家满意了,他也跟着心情好。3年前,他帮邻居修好了3把椅子,邻居到现在还在其他人面前夸他手艺好,他感到特别满足。陈贻猷说,修东西还能代替运动,让他的手脚更灵活,每修好一件物品他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看到大家来拿修好的物品,他觉得很有经济价值,虽然不是为自己节省了钱,但是看到对方开心他也打心底跟着开心起来。“大家的满意就是给我最好的回馈。”陈贻猷说。
记者周子琪文/摄
新闻推荐
11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深圳航空方面了解到,11月5日下午,深圳航空ZH9765哈尔滨-宁波航班于18:09起飞,10分钟后发现风挡玻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