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5~24岁人群使用电子烟率最高,获得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
青少年成消费主力,北京 9 家互联网平台被约谈
家庭与生活报讯
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再一次发布通告,敦促相关企业或个人关闭网络上的电子烟销售渠道、下架网络上的电子烟产品、撤回网络上的电子烟广告。
而这一禁令的背后,是近年来青少年人群的电子烟使用率不断上升。广告的心理暗示、便捷的购买渠道,更助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电子烟民”的行列。
我国 15 岁及以上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1000万
“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在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的使用率最高,获得电子烟的途径现在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比例占到了45.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研究员肖琳日前表示。
在国家卫健委官网在线访谈栏目于11月4日所做的“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相关访谈中,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王克安表示,电子烟当中主要的成分是尼古丁,其本身是成瘾性的物质,过量摄入尼古丁可能危及生命。此外,电子烟释放的气溶胶中,许多成分是已知有害的致癌物质。电子烟的厂商为了增加吸引力,在烟液里加入的添加剂、调味剂,在加热后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世界卫生组织将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称为“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长期使用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可能会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吸烟相关疾病的风险。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勇表示,虽然尼古丁本身并不致癌,但它可能起到“肿瘤诱发物”的作用,可能参与恶性疾病和神经退化的生物过程。胎儿和青少年接触尼古丁可能对大脑发育造成长期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和焦虑障碍等。
肖琳表示,目前还没有充分科学证据说明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将电子烟作为辅助戒烟工具。我国临床戒烟指南也没有把电子烟作为辅助的戒烟工具来推介,临床医生不会建议吸烟者使用电子烟来戒烟。目前有效的戒烟方法包括戒烟咨询、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
北京多部门约谈电子烟网络清理开启
除了在线下发力,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监管部门对于电子烟在互联网上的销售也加强了监管。就在《通告》下发几天之内,已经有电商平台下架了电子烟,而在有些平台,电子烟仍在销售。政府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了约谈。
在北京市对9家注册地在北京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约谈中,部分网络平台企业承认,目前依然可以搜索到电子烟产品。
京东企业代表孔凡军说:“很多电子烟品牌与京东还有合同和库存存在,并且有很多没有履约的订单。目前,我们也确实没有下架电子烟,但是对于电子烟的监管工作,京东也是继续会全力配合。”
同时表示,京东将尽快通过先屏蔽再下架的方式陆续清理电子烟。而对于社交平台上个人账户的推销,北京市监管部门表示,相关行为也将被视为广告,同样需要清理。
在约谈现场,北京市监管部门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搜索引擎为例,除了清理和屏蔽含有涉及电子烟的关键词搜索,还要求清理自然搜索结果下电子烟销售的网站链接。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协作处处长玄洪波说:“约谈的有电商平台、搜索引擎、社交平台。我们也是想通过加强事前的指导,敦促企业按照《通告》的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1998年夏,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军民干群团结一心,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抗洪壮歌。1998年夏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