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马岩
透明的大型温室内,一排排绿叶蔬菜整齐地“躺”在“种植床”上,犹如工厂的生产线。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农业高科技公司中环易达建造的工厂化农场。
“工厂化农场与外界隔离,不需要土壤,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和各种污染;室内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可随时按需调节;浸泡作物根系的营养液均衡搭配各种养分,以使作物保持最佳生长状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环易达董事长魏灵玲介绍,这种工厂化农场把农作物生长的各类要素精准调节,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项项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为这个传统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人拉牛耕已成为历史,中国农业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装备驱动的新阶段。
据魏灵玲介绍,除适合乡村区域的工厂化农业外,中环易达的业务场景还有适合城郊区域的都市农业,以及适合城市中心的城市农业。
“都市农业,比如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中粮智慧农场,运用人工光、新能源、节水、循环、智能化等诸多顶尖农业技术。农场内不仅种植农作物,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卉,是集生产、科普、观景和休闲于一体的农业新模式。”魏灵玲介绍,城市农业则利用屋顶、阳台等碎片化的空间,小规模种植一些无公害的水果、蔬菜,具有食用、观赏、美化城市环境等多种功能。
据悉,中环易达的现代农业项目迄今已遍及全国30多个省份,与政府、房地产、院校、商业、能源等领域的客户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模式。
清晨,吉林棋盘农业公司总经理赵天广坐到电脑桌前,动动鼠标,打开一个名叫“耘境”的系统,温度、湿度、风速、光照、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未来天气预报等农田重要信息相继出现在眼前。
“我们公司负责耕种的土地有500多公顷。‘耘境’系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农田基本情况,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赵天广说。
“耘境”是一款基于卫星数据的智慧农业服务系统,由海归博士张弓率领的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农户使用电脑、手机可随时随地了解天气变化、农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农事安排、农机调配、农药喷洒等活动。
张弓说,佳格天地公司如今已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欧洲航天局等签署合作协议,利用数十颗卫星和无人机实时采集地面和气象数据,并将其汇集至“耘境”大数据系统处理、分析,用于农田面积测量、适宜作物选择、作物长势监测、生长周期及产量估算、土壤墒情测算、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预警、空气污染监测等诸多领域。
“‘耘境’的目标是,让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变为‘知天而作’。”张弓说。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早报11月6日讯11月9日晚,首届青岛少儿民族管弦乐音乐节将在青岛艺术学校剧场(李沧区九水路176号)开幕,届时将以名家大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