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表现与选择之难,未必在于人物与事件的单薄。从波诡云谲的国内第一次革命战争到气壮山河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何止万千,事实上决定这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可能在视角,说的再直白一些,你以何视角带着观众切入宏大的革命历史画卷,以何视角带着我们去走近、倾听、观察和思考那些曾经活生生的历史人物。
把重大历史题材还原到生活常态,在生活常态中凸显历史人物的性格,同时赋予其更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内涵——感谢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陈力导演以平常人和平常心的视角还原了一段决定国共历史走向的宏大画卷,以一部《谁主沉浮》深刻地揭示了决定国家和民族最终前途的历史伟力。
1948年初的中国政坛,时移世易,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杜聿明、黄百韬、李弥、邱清泉、王耀武……昔日国民党倚为柱石的折冲之臣,没有消殒在共御外侮的战场上,却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上了与国家和民族前途背道而驰的歧途上,连同麾下那几十万几十万的士卒们,越陷越深、越行越远——将军一败声名裂!石家庄、沈阳、长春、锦州……与一个个大规模军事行动一起身名俱裂的还有困顿、龟缩在江南一隅的衮衮诸公们。
曾几何时,这些风云人物——蒋中正、李德邻、白健生、阎伯川、何敬之……在政治舞台上是何等风光无限,意气风发。短短不过二十年光景,世事无常,白云苍狗,当年气吞万里的的北伐英雄们变成了如今变本加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大大小小的新军阀;原本立誓要打倒和破除的东西,现在竟看得比身家性命还重要,一意孤行,一条道儿走到黑地要维护到底。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军事局面,把几十万几十万的军队投入无底洞般的血肉战场,他们不知道醒悟;面对由北到南一座座的城市被攻克、被解放,他们不知从自身找原因,反倒去谋划着、算计着赶着1948年农历除夕的当口,乘着解放区人员密集派空军去炸平这些市镇,去屠灭这些翻身得解放的百姓——我们失去的,你们也别想得到!
剧中虚构了一段蒋介石与陈布雷于凄风冷雨中的对话,彼时陈布雷已不在人间,借着陈先生的口,也许多少能说出一些庙堂之上不敢说、不能说的话吧!蒋家天下,风雨飘摇,难道只是战场上哪一个师、哪一个军望风倒戈的事吗?难道只是哪一个城池、哪一所大学、哪一家工厂民心尽失、民变频生的事吗?难道是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和饥饿统治还不够,国民党的鹰犬不够得力,弹压不够卖力的事吗——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高岫与寒村、将军与下民,早已势同水火、势若云泥。
其实判若云泥的,还有天下大势。中国人好说“大势”,好探寻“大势”,那么何谓“大势”?大势不一定在“何不食肉糜”的庙堂,不一定在“朱门酒肉臭”的深宅,不一定在“说的都是主义,想的全是生意”的脑袋里,大势一定在充斥着烟火味的市井、一定在盘算着柴米油盐的草野、一定在寻常巷陌、一定在普通百姓中——一句话,大势在百姓心中,人心向背即是天下大势!这一点,也算一世人杰的蒋中正、阎伯川、李德邻们看不懂,也参不透,以至于还要去苦苦追寻,于恍惚中去追问陈布雷先生,实则是内心的灵魂考问!这一点,共产党人看得清,参得透——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走上石家庄街头,整顿市场、贴近民众、保障民生,到中共的领袖们在大食堂里用老百姓日常的大锅烩菜、大碗素面招待邵力子等民主建国人士……一件件、一桩桩,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当人民来为不同的答卷人作出历史评判的时候,天下大势岂不是判若云泥!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巍巍太行山,滔滔滹沱河,七十年前,引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初心和使命,时代和人民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新闻推荐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7日消息,滴滴顺风车6日宣布,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