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哈尔滨11月6日电不久前,在黑龙江省垦区红卫农场种植户贾伟的水稻田里,一台黄白相间的水稻无人收割机在作业,自动行驶、自动转弯、自动收割……收割机精准、灵活地完成了每个环节。水稻收割完,紧跟其后的一台无人驾驶翻地机车完成深翻。
今年贾伟种了170亩水稻,首次尝试无人收割。“事先设定好程序,全程无人作业,人坐在地头收割机就能干活,不但收获质量高,确保了颗粒归仓,还节约了劳动力。”贾伟说。
全国秋收基本结束,记者在一些粮食产区调查发现,颗粒归仓的背后,一些“高精尖”的农业科技运用越来越多。在黑龙江省孙吴县桦林现代农机合作社玉米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车身上,有一个显眼的接收信号的装置。
“这是北斗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系统、智能数据监控和传输系统。”合作社理事长吴德显说,有了卫星定位导航,把作业地块的经纬度数据输入系统设定后,就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
秋收之后,如何科学储粮,关系粮食安全。在中央储备粮湖南省宁乡直属库,每个粮仓都实现了智能控温。宁乡直属库主任许飞说,每个粮仓专门定制了四台大功率空调,可以将整个粮仓的温度控制在合适温度。此外,仓壁贴满了防火隔热材料,在粮堆内部,分布着78根电缆,上面共有312个测温点。
新闻推荐
□陈江最近,中年妇女牛芳芳就被价格昂贵的成功学培训害到了几近家破人亡。据《消费日报》报道,牛芳芳原是贵州遵义一个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