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垦丁。
在玉龙雪山
在清华大学。
在绍兴柯岩。
在北京大学。
记者 韦安
与许多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固定模式不同,对于旅行,63岁的吴兴华有着自己的态度。这些年,他一路行走,一路感受,将看到的、想到的以及一切有关的美好都通过游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1
在不同地方感受风土人情
退休前,吴兴华是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因为工作原因需要时常出差,这给他的旅行创造了条件。各地的高校和科技馆,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虽然每次出差时间都比较紧凑,但我会将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有时时间紧,哪怕开完会或事情处理完已经到晚上,我也一定会去当地的大学校园转一圈。”吴兴华说,人们常常把大学称为“象牙塔”,这里不仅是无忧无虑、单纯美好的“世外桃源”,也是追求知识、追逐理想的精神家园;只有亲身感受过大学校园里面的人文书香气,才能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除此之外,各地名胜古迹也是吴兴华特别喜欢的。在出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他会利用周末的时间自费在当地游玩,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有一次吴兴华出差去辽宁抚顺,本来已经买好了回程机票,但一看距离航班起飞还有半天时间,他马上自费购买火车票赶去丹东一睹鸭绿江的风貌。在九寨沟看海子时,由于景色实在太美,他流连忘返,过了一个小时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沉浸在美景中的他甚至连导游打电话不断催促都没有察觉。
至今,吴兴华已走遍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西欧一些国家、日韩等,其中包括60多所高校。在他看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游对自己收获最大的是增长知识,只有置身当地,才能深刻体会书本上那些抽象词语的概念,如“冰凉刺骨”“热气腾腾”,也知道了什么是“水往高处流”。
2
每篇游记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与很多人纯游玩不同,吴兴华在旅游中十分注意观察,并认真做记录,每次回家后他都会先写一篇流水账式的游记,有空的时候再将游记深加工并润色。通过看、记、写,到过的地方都能做到“过而不忘”。
从藏北的雪域风光到华山的奇山险峻,从杭州的湖光山色到九寨沟的五彩斑斓,如今,只要电视上出现某个地方的画面,但凡是吴兴华去过的,游玩时的一幕幕就会立马在他脑海中浮现,甚至于地理背景、文化传承和注意事项,他都能脱口而出。
不过,与很多人为了美丽的景色而特意去一些地方不同,这几年吴兴华越来越看重旅行中的人文体验。在他看来,出门旅行,人们最怕的是花钱找罪受,现实中也有不少游客因为“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景点;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把人累得不行不说,还缺少了真实体验。
“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正因如此,吴兴华会选择慢游的方式,有时还会避开常规的旅游线路,或者干脆就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这样一来,反而邂逅了许多隐藏的美好。
如果你一辈子都不到外面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当你去过许多不同的地方,你就会感悟到不同的人生和乐趣。吴兴华说,这正是他痴迷旅游的原因。这些年,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被他用笔尖如列家珍般收进了故事里。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22日就是小雪节气,距2020年元旦还有40天。随着生猪生产能力逐步恢复,权威部门预计明年供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