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残雪: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19-11-25 01:59   https://www.yybnet.net/

在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大榜揭晓前,中国女作家残雪突然“火了”起来。原因是在一家英国博彩公司给出的2019年文学奖预测名单中,残雪、余华、杨炼3位中国作家上榜。其中,残雪与村上春树并列第四,成为中国最被看好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选。

一时间,话题“中国女作家残雪是谁”登上微博热搜,这或许是残雪几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里,最受国人关注的高光时刻。可人们在期盼中国作家能够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余,也会不禁追问“残雪是谁”?

源于街道工厂的文学灵感

残雪原名邓小华。祖籍湖南耒阳,1953年5月30日生于长沙,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山上的小屋》,目前她已经创作过600万字的作品了。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及《新世纪爱情故事》。

小学毕业后,恰逢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动荡,自幼热爱读书的残雪便失学在家,但这并未磨销其文学热情。据残雪的哥哥、知名学者邓晓芒回忆,这期间,虽然妹妹只能蜗居于城里一间六七平米的杂物间里,但妹妹和他一直埋头苦读,经常写长信,动辄就是十几二十页,主要讨论哲学问题。

“有一天,她突然来信说,她要把哲学放一放。我当时觉得,那些枯燥的理论对于一个女孩子也的确是太勉为其难了,也就由她去了。不过她一直没有放弃读书,主要是文学书。她在城里结交甚广,与下放各地的知青也有来往,能够借到当时流落到社会上的各种‘禁书’。”

1970年残雪进入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1978年结婚,丈夫是回城知青,在乡下自学成木匠。1980年残雪退出街道工厂,与丈夫一起开起了裁缝店。

在街道工厂当铣工的8年时间里,由于其倔强的性格,残雪经常受到欺负,但也正是在这期间,残雪对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也成为其日后文学创作的滋滋源泉。邓晓芒说,那8年时间对她来说恐怕既是不堪回首的地狱,但同时也是洋溢着生命之光的天堂。“这种感觉自从她第一篇创作小说《黄泥街》以来,就是她几乎一切作品中贯穿的主题。如果说,我的哲学思考主要植根于10年知青生活的积累,那么她的文学灵感则有很多来源于8年街办工厂对她的熏陶。”

极少人“听说过她”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残雪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文学现象。她自发地关注现代主义主题,是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家,并在对本土生活的思考中实现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认同。其早期的作品《黄泥街》《污水上的肥皂泡》等,定位于人性批判,反映了相当多的政治与社会批判内容。在写作《苍老的浮云》《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时,作品更加突现了人性,淡化了政治和社会批判色彩。到上世纪90年代后,作品《突围表演》等,进一步缩短了自己与人物的距离。

残雪说:“每个作家都是奇才。我写的不是外在的东西,都是挖掘潜意识的小说。”从《黄泥街》之后,残雪的作品开始向“里”转,写人物灵魂的故事,表现现代人下意识中的生存焦虑。

无法回避的是,对残雪的态度呈现了两种极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说,围绕着残雪和她的作品,是一份鼎沸般的众声喧哗和更为持久的寂然冷漠。

有评论指出,残雪小说所提供的主要是某种深层体验的象征意象,没有明晰的逻辑连贯性,天马行空的想象、梦呓一般的叙述方式、支离破碎的故事,这对读者解读文本构成了较大的障碍,这也使得关于残雪作品的评论之声日渐暗淡,读者也越来越不知“残雪是谁”。

与残雪在国内“不知名”的寂然冷漠情况相比,残雪作品在国外却拥有大批拥趸。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认为,“正是这种天马行空,拒绝了很多读者,也正是因为这种天马行空,造就了残雪的独一无二。”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残雪的作品就被翻译到国外。在日本中国文艺文学研究会的调查中,残雪被日本读者及学者评为最熟悉的三位中国当代作家之一。2008年由汉学家近藤直子创办的残雪研究会也是日本唯一一个以中国当代作家名字命名的研究会。残雪的作品在日本出版发行了9本单行本,还有研究中国文学的刊物《残雪研究》《昴》《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等刊载的残雪中短篇小说共80余篇。

2015年,残雪的长篇小说《最后的情人》摘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小说奖”,同年入围2016年度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9年3月,残雪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等读者慢慢地成长

被成为诺奖热门人选后,其作品暴热,一时洛阳纸贵,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残雪作品被抢售一空,不得不紧急加印,并在网上开启预售模式。

残雪曾在微博上回应诺奖之事:“只是进入赔率榜,还没有得奖。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又还没有得,不必都来找我。”入围跟得奖之间还差得远,结果有成千上万的可能性,目前是预料不到的。“对于此次的入围,我很高兴。这说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比以前开放,开始重视高层次的纯文学。”

但她也表示,还要等读者慢慢地成长起来。“读者越来越多时,(得奖)呼声才会越来也高。现在还是少了一点。虽然有些专家、研究者和作家推崇我的作品,但是读者群体还没有起来”,影响还不够。

的确,入围跟得奖之间还差得远。奖单公布后,网络热闹一时的“残雪热”也慢慢消退。但在这股浪潮中,残雪本人没有受到奖项的困扰,正如其笔名所象征的意味,冷峻之美外,还有一种拒绝融化、保持独立的姿态。

即便残雪没有获奖,但这一波热度,也让许多读者发现到了这位保持独立的女作家,认识到了莫言之后,中国文学的一种可能。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卓今称,残雪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是必然,因为她的作品文学质量、文学价值摆在那里,迟早会被发现。

新闻推荐

吉林扶余打造政银企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本报讯(记者柳姗姗通讯员程光)近日,记者从吉林省扶余市政务服务局获悉,该市精心打造的政银企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自10月16日正式...

相关推荐:
教老人用智能手机2019-11-25 01:44
猜你喜欢:
评论:(残雪: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