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作家,出版有《一瓢饮》《试遣愚衷》等,现居新加坡
华东戏曲研究院(上海)开办的第一届“昆曲演员训练班”,俗称“昆大班”,昆大班学生1954年入学,1961年毕业,长达七年,培养了华文漪、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计镇华等众多艺术家。昆大班的老师,多是传字辈的老师傅。所以说,昆大班继承了传字辈的艺术,兴废继绝。
昆大班称得上天之骄子,一切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吃住条件优越,可以说是时代的宠儿。华文漪是闺门旦,她的老师是朱传茗——传字辈里顶尖的角儿。后来华文漪回忆道,那时候我们真是幸运,有时候累了,不想学了,朱老师买来糖果橘子哄我们学习。吃完了,继续练。这样被呵护着成长,也好,心思干净、简单、纯粹。受苦受累,满腹心酸,也有副作用。
学生时代的华文漪有眼福,有机会看到周信芳、俞振飞、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等艺术大师的演出,耳濡目染,都“化”在自己的戏里了。她的《墙头马上》和《贩马记》最得言慧珠神韵,华文漪说,也没刻意去学,大概看多了,不知不觉就这样演了,演出来,大家都觉得像言慧珠。李玉茹的《思凡》也让华文漪惊艳,多年后,依然念念不忘。1959年,梅兰芳俞振飞主演的昆曲电影《游园惊梦》开镜,从“昆大班”里挑选十二花神,华文漪等人被选中,有机会接触到梅大师。
“华文漪的惊梦,张继青的寻梦”一向为人称道。《长生殿》里的杨贵妃,更是华文漪的招牌。华文漪台下就是个大美人,“杏花烟雨江南”,又不失雍容华贵。而且,她属于天才型演员,只管自己把戏演好,很少收徒弟。白先勇费了一番口舌才说动她指导沈丰英演《玉簪记》里的陈妙常,不过,沈丰英能从华文漪身上得到多少真家伙就难说了,不是华文漪不倾囊相授,也不是沈丰英不用心请教,关键是,华文漪这种透着天然灵气的演员,学不来的。我看沈丰英的陈妙常,“琴挑”“偷诗”两折固然有几分华文漪的意思,可到了最后的“秋江”,张继青的影响不知不觉就出来了,倒是件好事,“秋江”一折,必得张派的沉稳深刻才能体现情人别离的悲痛,也提升了这个戏的分量。
昆曲演员里普通话说得好的首推华文漪,所以1988年她跨界去演白先勇的话剧《游园惊梦》,话剧在广州首演,白先勇要我去采访报道。那年第一次去广州,一睹广州的繁华,也领略了华美人的韵致。二十年后,2008年11月,我去苏州看新版《玉簪记》首演,在旅馆的餐厅巧遇华文漪,美人迟暮,意蕴依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翀通讯员张涵)近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以“生态文明和谐共生——打好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