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丽柠
我对伦敦知之甚少。远到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近到讲述伊丽莎白二世的电视连续剧《王冠》。伦敦,在我心里,是一座波澜壮阔的城市。但无论是小奥利弗,还是伊丽莎白女王,他们讲伦敦的时候,都给城市蒙过面纱。
忘记哪位作家曾说过,如果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办法是住下来,让自己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只有藏匿于市井烟火之中,你才有述说的权利。
直到打开克莱格·泰勒的《伦敦人》,我才感觉真正地走近了伦敦。它不再耀眼或灰暗,不再粉饰或夸大。真实讲述与真情流露,是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泰勒将本书分为三部分,“来到伦敦、继续旅程和生活抉择”。
初来伦敦的旅人,总是要对伦敦审视一番。但很抱歉,伦敦对他们却视而不见。作者泰勒哀怨地说,爱伦敦可不是双向的,无论你多爱它,它也未见得领情。怪不得从美国来度假的游客约翰·哈珀说,“每晚回到酒店时,脸上都有麻麻刺刺的感觉。显然空气质量不是很好。”
的确,100多年前,伦敦已经是个重污染的城市了。如今虽然有所改善,但伦敦还是那个伦敦啊。
可这个问题,对一心想从家乡来伦敦的伊朗人扎法德·巴沙扎德,就不算什么大事。经过长久的坎坷,辗转奔波,他终于成了“伦敦人”。他说,“为了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所有的痛苦都值得。如果可以重新决定一次,我还是会选择伦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伦敦。伦敦就像爱人,持久的爱既要争取,也要妥协。爱的恒久是忍耐。
提到伦敦人,我总想起格罗史密斯兄弟写的《小人物日记》。书里写的大约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派英国人、小职员普特尔先生。老先生刻板无趣、毫无生气,是那时典型的中产阶级形象。如今的伦敦人,虽然没有普特尔先生的财富,却保持着古老的脾气。在伦敦交通员失物认领处工作的克拉克说,有天工作人员捡到一万英镑,联系失主让他快点来取。失主说,他正在等外卖,收到了才能去取。克拉克说,你看吧,什么样的外卖比还一万英镑还重要?对,这就是伦敦人。
对于有上千年历史的伦敦来说,伦敦人除了依附,别无他法。倔强的新伦敦人说,“不要改变自己,不要让伦敦改变你。”但最终不得不因这种倔强而离去。喊着这样口号的人,引用了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话给这座城市下定义,“战争就是和平,无知就是力量。在伦敦,快乐就是痛苦。”
无论快乐与痛苦,相守或别离,伦敦就是伦敦,你走或来,它仍然在那里。
《伦敦人》
[加] 克莱格·泰勒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张泉董瑞丰)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并给出了“临界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