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昨天有了美丽的专属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20多年来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围绕其他恒星旋转的数以千计的太阳系外行星,而其中有些行星与地球较为相似,可能适于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该领域对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球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着重要意义。当新的系外行星被发现时,天文学家给予其一个数字+字母构成的编号名称,一般是在其母恒星编号后加b,c,d,e……来表示。天文学界和公众一直以来都非常希望能够给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一个专有名字,就像很多太阳系内天体如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一样。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组织了“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全球活动项目,以期为世界范围内的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命名一个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机会。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人参与了对各自分配的共112颗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的提名与投票。
IAU100太阳系外行星世界命名-中国(内地)活动由该活动的中国(内地)国家/地区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分配给中国(内地)命名的太阳系外行星系统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玉娟、赵刚等于2008年发现的围绕K巨星HD173416运行的类木巨行星HD173416b。这颗来自遥远的天琴座的行星,由研究团队利用国家天文台兴隆站2.16米望远镜和日本、韩国的望远镜,采用视向速度方法发现,是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获评2008年中国十大天文进展。
活动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天文爱好者团体、专业天文学家及资深天文爱好者的有效命名提案共67份。最终,由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提出的“羲”(Xihe)和“望舒”(Wangshu)被确认为此行星系统恒星与行星的正式名称。
广州第六中学天文社代表、高二学生许翊芃介绍,在中国神话中,“羲和”是太阳女神,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制定者,而“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也被当作月神,在我国古典名著《山海经》、《楚辞》中都有所提及。“这两个神明是我国古代天文史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缩影。它们之间的联系恰巧类似于系外恒星与系外行星间的关系,以它们的名字来命名,在表达美好寓意的同时,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精神。”
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早报讯(记者冯浕)12月20-22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