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小芹
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随到随办、现场办结”;部分提取、转移业务仅凭身份证可“零资料”办理;八大便民服务渠道让你“足不出户”就能获取信息;部分业务实现“同城通办、就近能办”……
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服务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改革举措,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促进住房公积金服务工作提档升级。随着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再加码”、服务“再升级”、渠道“再拓宽”,让缴存职工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优化流程做“减法”实现“一窗受理、现场办结”
“现在效率真是高,只需带身份证,几分钟就在一个窗口把事情办完了。”日前,刚在窗口办理完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的退休职工魏大妈对办理服务和速度赞不绝口。
市级缴存职工办理归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月供)、法定年龄退休职工提取公积金和全市住房公积金转移业务,原来需要到银行或原单位提供相关证明,来回“跑趟”,2018年开始,这些业务只凭本人身份证即可“零资料”办理。
针对部分业务办理要件多、反复提供材料等问题,市住房公积金服务中心不断精减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周期,扩大“零资料”办理范畴,极大方便了办事职工,打通了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近三年来,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共精减材料12项,精减率超70%。
针对办理业务在窗口排队次数多、等候时间久、办理周期长的问题,通过重新整合职能,再造业务流程,将原来由多个科室分别审批的缴存、提取、贷款等业务职能下放管理部集中审批,并实行综合柜员制,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现场办结”。
在贷款审批方面,审批环节由6个减少至3个,审批时效由15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审批环节精简50%,审批时效提速67%;贷款发放方面,放款次数由每周1次调整为每周2次。目前,贷款业务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可在一周内办完;提取业务基本实现随到随办、现场办结。
提升服务“做加法”实现“同城通办、就近能办”
在办理材料和流程上“做减法”,在服务业务上“做加法”。该中心通过对公积金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整合信息资源,拓宽了门户网站、网上服务大厅、自助终端、服务热线、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八大服务渠道。
目前,住房公积金缴存、法定年龄退休、归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月供)实现全程网办,缴存开通“e缴费”,资金可适时到达个人账户,其余业务可以网上预审、临柜办理,12329平台实时提供个人账户信息和业务办理进度情况,形成线上线下同办、城区网点通办、合作银行可办,预约与上门结合、自助查询与主动推送并用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今年1至11月,网上签约办理单位占缴存单位的86%,网上服务大厅访问量约55.7万次,12329热线服务超10万余次,短信服务通知95.52万余条,自助终端服务2.76万次,官方微信、微博提供服务268万余次。
如何实现“同城通办、就近能办”?该中心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实现法定退休职工提取可自由选择公积金服务窗口、工行和建行网点就近办理,公积金自助终端“5+1”全天候开通,职工可在终端上办理法定退休、归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金(月供)提取,打印相关证明,查询相关政策。
同时,协调部分合作银行入驻政务大厅,实现公积金贷款“一站式”服务,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延伸服务试点,将贷款受理、初审前置到开发楼盘、合作银行,实现“不见面审批”,职工在购房时就可知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提前知晓可贷金额、年限。
扩容增量做“乘法”更多职工享公积金制度红利
为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该中心从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入手,研究出台阶段性降比缓缴政策,改进完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解扣”。
具体来说,允许亏损企业、新成立的小微企业在明年4月底前可按5%以下比例缴存,其余企业可在5%-12%自主选择缴存比例、一个企业可对不同类别人员实行不同缴存比例、经营困难企业可申请降比或缓缴,不断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截至今年11月底,受理审批28家企业降低缴存比例申请,涉及缴存职工881人。
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中心运用“跨界”思维,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吸引力。用好用活行业资金资源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建立银政合作新模式,充分挖掘内容丰富、操作便捷、优惠实在的合作项目,推进中小企业“住房公积金信用贷”和“个人住房消费延伸贷”,提高缴存单位和职工积极性。截至今年11月底,与4家受托银行合作,累计为74户中小企业提供住房公积金信用贷款6785万元,累计为1.88万名缴存职工提供住房公积金个人信用贷14.25亿元;新吸引724户中小企业主动为8657名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为让更多职工享受公积金制度红利,以新市民和非公企业、“四上企业”为突破重点,该中心把握政策制定优势,利用宣传、走访服务等方式增强缴存单位和职工意愿,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今年1至11月,全市缴存单位5090个,缴存人数30.52万人,月末归集余额突破152.54亿元。
新闻推荐
渝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 同步调整一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新华社重庆12月22日电(记者李松)记者从重庆市医疗保障局获悉,从12月22日起,重庆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取消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