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在东北 万物皆可冻

来源:澎湃新闻 2019-12-27 15:56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赵小薇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作为一个东北吃货,不久前我经历了一次直击灵魂的拷问:为什么你们冬天要吃冻梨?为什么是冻梨而不是冻苹果冻香蕉或者冻橘子?

我一时陷入知识盲区,只好以“传统”“习惯”等词搪塞。回头询问老家朋友,对方正色道:谁说不冻苹果?东北的冬天,万物皆可冻。

01.

冻秋梨是东北冷冻水果的代表。

南方人大概难以理解将新鲜水果冻起来的乐趣。说是乐趣,最初也不过是与恶劣生存环境的一种和解。物流不发达时,东北的冬季,水果是很匮乏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好些单位还有入冬发水果的福利,我家暖气不足的客厅里,常放着一筐橘子,一筐苹果,都是相对不易坏的果子。至于其他水果,则很难见了。

寒冬腊月时,将梨子置于室外冷冻,天然的冻箱将果肉与果汁迅速定格,原本娇嫩易烂的新鲜梨子,生命力就此可持续至冬末。由此一来,春节时,于硕果仅存的橘子苹果之上,人们便多了一重零食果品的选择。

不同的地区,甚至是不同的家庭,选来冻的梨的品种都有所差异。白梨、苹果梨很常见,但我家冻的是“花盖儿”。常温之下,这种梨并不十分讨喜:个头不大,味酸,皮厚,果肉不算细腻,吃进嘴里,有略微粗糙的颗粒感。

气温骤降时,将浑圆的花盖儿置于室外阳台上,此后就不必理会,只待朔风霜雪作用于梨的表皮及至内里。这变化是极速的,还是缓慢的,可口的冻梨是三五日即成,还是半月后才见成效,粗线条的东北人大多不去理会。

时间自有时间的好处,缓慢也有缓慢的神奇,冬季像是将分秒都拉长了,耐心也就随之增长。

想起来吃冻梨,通常是进入小年了。人们开始忙碌,也惦记起过节氛围的营造。在这层意义之上,冻梨与冰糖葫芦、小锅白糖一样,是天然带着“ 年”的符号的。此时,花盖儿梨已经由从前的黄澄澄,变成了通体黑黢黢。此时可拿几颗进屋,放进盛满水的铝盆里,等着里外的冰碴儿消解掉。

在东北,这一过程被叫做“缓”,读一声。读音与字面,看起来都是慢悠悠、不急不躁的。梨子积在水中一段时间后,表皮萎缩进去,外面的冰壳分离出来。轻轻剥下,有时能获得圆滚滚亮晶晶的一个半球,也是孩子们极好的玩具。

待到冰壳全部化成水,将梨子从水中捞出、擦净,放进盘子里端上桌,总有迫不及待者迅速捧起一颗,轻轻咬一个小口,吸吮满溢的梨汁。最佳的食用方法,是从咬开那一小口后,嘴就贴在梨皮上,不让汁液有一点浪费。

这是一种奇妙的反差:原本粗糙而厚的果皮,在冰雪的侵蚀之后,似乎变得轻盈而有韧性,恰好裹住丰沛的汁水;而并不细腻的果肉,在冰冻和缓释的过程之中,粗砺的质感变得柔软。小口啃食,能看见梨肉一圈圈的变化:贴近表皮处向内延伸,是逐渐由深变浅的暗红色,此后一点点减淡,内里的梨肉保留着浸润后的一点微黄,又有着梨的水灵娇嫩。

与白梨的清甜不同,花盖儿的汁与肉入口,是酸甜的。梨汁从喉咙一路滋润到肺部,梨肉冰凉,正好中和屋内的燥热。

临近年节,楼下的锅炉房总要把暖气烧得更旺些;家中也常有来客,鱼肉自不可少。在热络喧嚣之后,啃一颗冻梨,解酒又消食,食物或温度带来的躁气,也随之被安抚。

02.

除了水果,东北的冰天雪地也不放过主食。

粘豆包,是最常见的冷冻食物之一。据说这是满族人喜欢的口粮,冷冻后便于携带,进行狩猎砍柴等户外活动时,可以此充饥,由此代代传承下来。

家里常吃的粘豆包,有黄米的,也有江米的。后者莹润洁白,但前者更口感香。可惜好的大黄米难得,偶尔农村亲戚送来了自家磨的大黄米面来,奶奶就要忙活起来,准备包大黄米的粘豆包。

将黄米面与玉米面均匀混合,以冷水和面。手中的絮状一点点揉成光滑的面团,再进行发面。这是排酸的过程,为了让面发得好,中间还要揣面。此间的变化也很微妙:时间未能把握好,发出的面就易酸,包出的豆包就有异味。这似乎全凭经验与感觉,一个人发出的面一个味道,没什么秘诀可以传授。

等待发酵的时间,通常被用来制作豆馅。红豆烀熟、捣碎,加入一点糖,喜欢颗粒感的,就保留一点豆子,喜欢细腻的,就碾成泥一样的质地;再将捣好的豆沙,攥成蛋黄大小的球形,一颗颗置于面板之上。

待到黄米面发好,人站在案板前,手沾上一点凉水,抓一小团面,揉成面球,压成面饼,团成碗状,而后填入豆馅,此后两只手一握,再以手指捻着收口,一个圆润端正的粘豆包就已成型。包好的豆包,要以苏子叶垫底,蒸豆包时,才能不粘帘子,容易起锅。蒸豆包,不过十几分钟的事情,火苗舔着锅底,厨房里热气蒸腾。开锅一瞬间,空气里有黄米的面香和苏子叶的清香。

小时候,我不喜欢苏子叶的味道,吃豆包前总要费劲地一点点剥去,偏偏苏子叶薄,蒸过之后,几乎要跟豆包底融在一起,极难剥净。倒是长大之后,渐渐领略到了叶子的好处。苏子叶有种异香,草本植物的气息混合在红豆、白糖和粘米之中,带来清新的口感,还能部分中和粘性食物的黏滞甜腻。

豆包虽好,但到底是黏食,吃多了容易烧心。因而蒸好的豆包,当顿吃下的只不过几颗,其他的,就要放在室外。天寒地冻之时,一夜下来,软糯的豆包变得邦硬。一颗颗捡拾起来,放在阳台、大缸、地窖或者塞进冰箱的冷冻柜,整个冬天就不缺应及时的口粮。

最常见的吃法,是“馏”。锅里炖着菜,上面加个盖帘,放几个豆包上去,咕嘟着菜的同时,豆包也就被热气蒸熟了。以筷子夹着蘸上白糖,再喝一碗热汤,又利落又温暖。

嘴馋时,也可在锅底抹一点油,将馏好的豆包放进去,小火煎到焦脆。这样的一颗粘豆包,不仅仅是用以果腹的主食,更是寒冬腊月里的甜蜜小食,让孩子对冬季常有些期盼。

后来听黑龙江的同学说,他家不仅冻豆包,还会冻饺子。只不过饺子不必蒸熟:包好后放在圆形盖帘上,包一帘,就放门口一帘,待冻实成了,再一屉屉摞进门口的大缸。有时候,一缸饺子,可以从凛冬一直吃到开春。

如此一比,辽西还是输在了温度。

03.

在东北,万物皆可冻,不只是说说而已。水果可以冻,主食可以冻,蔬菜、豆制品、海产品也可以冻。

豆腐可冻。冻豆腐可以涮锅,可以炖肉,可以熬菜。制作也简单,买回来的卤水豆腐,切成厚片或者方块,置于窗外。不过一夜的功夫,豆腐冻到淡黄鼓胀,外层包着一层琉璃样的冰皮,当晚就能成为饭桌上的可口菜品。

冻豆腐最妙的地方,在于低温时开启的蜂窝。气温降到零度之下,豆腐中的水分子与蛋白质分离,蜂窝从内部绽放,呈现出海绵一样的质地。炖煮时,这些孔状与缝隙,吸吮着来自汤料中的美味,变得饱满、鼓胀,滋味十足。

炖菜或做火锅,要煮到汤汁浓厚时,再下入冻豆腐。熬鱼时,豆香和鱼的鲜香互相渗入,豆腐也有了鱼的鲜美;煮酸菜锅,海米,山珍,肉片的味道,全部咕嘟咕嘟煮进冻豆腐的蜂窝组织中,于是最不起眼的菜品,最终获得了最丰富的口感。

同样,豆角可冻。新鲜豆角蒸到八成熟后冻起来,脆嫩的纤维被最大程度摧毁,再炖煮熬制,很快软烂入味;玉米也可冻,冻到紧实的玉米上锅蒸,香味得以保留,口味也不会发生改变;至于被外省人看作奇观的“雪糕堆在地上卖”的奇景,在东北确实是极常见的画面。各种品牌、各色包装的雪糕、冰淇淋放在一个个纸盒箱里,一个一个堆在马路边上,营造出一种欢乐又诡异的画面。

这一景观倒是不难解释:当室外气温低于零下时,当然不必开启室内的冰柜。实践证明,这种阵仗确实更利于吸引顾客,哪个东北人没有过停下自行车,拎起塑料袋捡雪糕的豪放经历呢?至于南方人民关于“为什么天气越冷越要吃雪糕”的灵魂拷问,东北同学发出“来过冬”的真诚邀请:当你在家里热到只能穿秋衣秋裤到处走,谁还不想吃根雪糕降降温?

冻水果至今仍受欢迎,大多也是缘由于此。虽然我记忆中只有贫乏的梨子和柿子可冻,但据家乡人民介绍,山楂、苹果、香蕉甚至是枣,也都是可冻的。前两年,还兴起过冻草莓,冻黄桃等冷冻水果罐头的风潮。这些新鲜食物市场上即可买到,价格更高,口感也更好。

但更多的东北人,还是钟情于冻梨的味道,黑而丑的表皮,冰到拔牙的口感,全部与记忆相连。曾有旅居南方的同学,试过用冰箱的冷冻室制作冻梨,虽然也绵软清甜,但总难以还原儿时的味道。温度的或者可以控制,但朔风和雪花带来的侵袭,却是永远不能复制的了。

还有人对东北的冻水果进行了营养学研究,反复试验后得出结论,低温环境会引发蔬果细胞组织被破坏,从而损伤、变色,降低营养成分,并“不建议再食用”。

东北人看了哑然失笑。在物流日渐发达、南国水果不断摆上东北餐桌的今天,冻梨、冻柿子傲娇的存在,似乎早已不是因为营养甚至口味。它们是冬天的符号,年的烙印,像窗外的鞭炮,滚烫的暖气,屋里穿着的薄线衣一样,是东北人关于一个年头消逝、另一个年头来临的最鲜明记忆。

正是这些可以冻的万物,构成了东北的冬天。

参考资料: 

1.《舌尖上的中国2》,导演陈晓卿;

2.《对于中国东北地区冬季食品冷冻损伤的研究》,作者岳林珊、计宏伟,来源:《食品科技》2019年第44卷第03期;

头图与内文配图皆为视频截图

新闻推荐

水果由脆变面,咋回事

北京读者张女士问:水果刚开始还是脆脆的,放一段时间后,有些口感会变面。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水果的营养有影响吗?中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在东北 万物皆可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