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短话长说“毛体字”(二)

来源:柳州晚报 2019-12-29 10:11   https://www.yybnet.net/

东门亮

在毛泽东身边从事图书服务管理工作过十年的徐中远先生说:1973年8月11日上午,毛主席要看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字帖和墨迹。我将这两种字帖送给他之后,他老人家立即高兴地翻看起来,一边翻看,一边问我们:“你们知道怀素是什么地方人?”我和在场的几个同志一时都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道:“怀素是我的老乡,湖南长沙人也,俗姓钱,字藏真。”徐业夫秘书和我看到他老人家谈兴很浓,便开玩笑说:“怪不得您爱看怀素的字帖,原来他是您的老乡!”他老人家马上回答:“你们此话差矣,我爱看怀素的字帖不是因为他是我的老乡,而是因为怀素的草书写得好,有大家风度,狂草尤为独特。”说着他还问我们:“唐代有位大诗人曾专门写诗赞扬怀素的狂草,你们知道是谁吗?”我们更不知道了。他说:“又是一个不知道,我告诉你们吧,就是那个号为青莲居士的李太白。李太白的《草书歌行》就是专门赞扬怀素狂草的。”说着他老人家就抑扬顿挫地给我们背起诗来,背完之后,我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看我们鼓掌,他老人家也笑了起来。(转引自任建伟《毛泽东书法从临摹到创作》第92页)

毛泽东的行书受郑板桥的影响最大。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第一怪。他们共同的口号是:创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就是要打破传统,不入世俗,创造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郑板桥称自己是:“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他的书法吸收真、草、隶、篆四种书体的长处,自成独特的板桥体。

毛泽东非常喜欢郑板桥的书法作品,他对韩桂馨说:“你看郑板桥的帖,就会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猛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啊!”

唐代李邕的行楷书,对毛泽东的影响也很大。岳麓山有李邕的碑帖,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经常登山揣摩李邕的行书,打破四平八稳的汉字结构,将字形进行倾斜造险,左低右高,字字险象环生。有人不喜欢,觉得“看起来东倒西歪的,不如蒋总统中规中矩的好看。”我开始也不怎么喜欢这种书法,后来细细品鉴,才越看越耐看。因为字形虽斜,但重心稳定;单字虽险,但通篇和谐。形成了书法家们称道的“威风凛凛,器宇轩昂”的大家风采。

中央档案馆研究员、毛泽东手稿鉴定专家齐得平老师说:从中央档案馆收藏的毛主席1920年以前的手迹,特别是1916年以前的手迹来看,他青年时代主要是习魏碑、欧阳询等。1949年进城后他收集阅览了历代名家字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以称之为“毛体”。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的书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体的人,如果与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迹相比,很难看出这些是出自毛主席一人之手。

陈秉忱先生说:“毛主席十分重视我国传统的书法遗产,并借以奠定自己的书法基础,但决不就此停步。更可贵的,是他推陈出新,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不断演变,不断发展。毛主席早年攻楷书,后来多行书,晚年则是行书和草书,凡此皆不拘于成规。通过毛主席阅读碑帖的情形和大量的墨迹来看,我个人的体会,他以晋唐楷书和魏碑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二王’行书的长处,再则十分喜爱怀素、孙过庭的草书,同时博览群帖,这样浇灌滋润出毛主席独创一格的书法艺术之花。”

任建伟先生在《毛泽东书法 从临摹到创作》一书中,对毛泽东的草书,解读得细致而又透彻,值得再度分享:毛泽东的草书,发乎情意,纵笔自由,随意改变运笔节奏,以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曲与直、断与连,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正与欹、疏与密等悬殊变化形成强烈反差,甚至把对比反差发挥到极致。用笔主要受怀素《自叙帖》的影响,线条盘钩环绕,多力丰筋,圆融遒逸,外柔内刚,神采飞扬,轻提多于重顿,以提为按,笔笔离纸,而又笔笔镇纸,如锥划沙。由于作品贯注了作者的主体精神和情绪,故运笔大胆肯定,略无滞碍,但见走墨连绵,势不可当,又如惊砂坐飞,气势雄浑。狂草用笔贵在疾速,疾而谨于法度尤难。毛泽东深谙此理,故于回环盘绕的运笔中时时参以折笔、断笔,这样圆中寓方,以断为连,将笔下大小、曲直、动静、长短、点线等诸多对立因素很好地融为一体,其线条舒展处如行云流水,激荡处如瀑泄千里,顿挫处似高山凝云,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气性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毛泽东诗词中行走的一种内在的脉络和轨迹,也体现出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毛泽东的书法同样气性充盈,一片神行,实非一般人所能达到。从毛泽东的诗词手稿更可窥其一斑。其字体之伸纵收蓄,行笔之轻重疾徐,往往与诗词本身的抑扬顿挫之情韵,巧妙交融而浑然一体。

我很想知道毛泽东是怎样写出书法作品的,纪录片只有短暂的镜头,幸好李讷、韩桂馨等同志留下了目睹的珍贵文字,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些具体细节。毛泽东喜欢用现成的墨汁,也不挑名贵的砚台,狼毫、羊毫的毛笔都用。喜欢用大信纸或8开的白色厚宣纸。一张纸上最密的能写七八行,但一般最多写三至五行,每行三至五个字,因此一页不过十来个字。如果纸上有竖格,他常不按格写,顶天立地写满全纸,随性所至,不求刻板不受约束,就像他的性格一样,书写时凝神连书一气呵成。他爱写古诗词,都是一边背诵一边书写,内容多是他平时反复阅读与喜爱的诗篇。有时也常写他自己的诗词。

字写得满意就继续写,有时重复写,不满意就顺手扔进桌下的字纸篓里。写到尽兴,人也感到舒服了,就接着办公或者准备睡觉。

韩桂馨说:“毛主席写书法常在卧室的办公桌上书写。每逢作书法时他常是身着睡衣,上身挺直,右手悬腕,腕指运动灵活,笔端挥洒自如。他运笔中锋,笔势流畅又富有节奏感。笔在纸面活动,犹如冰上舞蹈般流利舒畅,飘逸优美。字体变化大小随意,姿态万千,看他书写使人有登山观海心胸开阔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李讷说:“父亲对书法是极下工夫的,除了工作、读书、散步、游泳外,就是不停地写,甚至吃了安眠药,睡意未来,也在写,直写到半睡眠状态,才上床睡觉。”

还有一点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当他寄出题写的校名、报头或刊名时,总要随信写上:“不知可用否?如不可用,请退回重写。”当他看报时发现自己原来写的报头不如意,就主动提出再写一张替换,如《北京日报》《天津日报》的报头题写了两次,《新华日报》的报头题写了三次。

(未完待续)

(本版图均为毛泽东的书法作品)

新闻推荐

我国首部卫生健康“基本法”以立法形式设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 公民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考核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短话长说“毛体字”(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